首页 / 

低空经济黄金十年启幕:破局“一张网”,竞逐万亿新蓝海

©原创 作者: 马艳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4-29 12:07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马艳

中国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3月28日,中国民航局颁发了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证),“空中的士”正在从实验室走向真实的应用场景。

在4月28日举办的第二届全球低空经济论坛春季会上,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对产业前景作出判断。他表示,低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产物,对一二三产业有显著带动作用,具备辐射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等优势。

“当前是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机遇期,未来十年将是低空经济的黄金发展期。”罗军进一步表示,在此期间,低空经济不仅会推动城市空中交通变革,还将促进通用航空在城市中长途物流运输等领域的增长。

构建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

近两年,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潮,各地纷纷加码布局,一场关于天空的“基建竞赛”正激烈上演。然而,罗军却给行业敲响了警钟:“目前,各地规划建设的空中交通指挥平台及地面飞行服务平台动辄投资数亿元,因缺乏统一行业标准,可能最终无法使用,造成巨大浪费。”

“没有统一标准的后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无法满足未来高频率、常态化的飞行保障需求;二是各城市建设的空中交通指挥平台因建设主体不同,标准和接口各异,可能无法互联互通,形成信息孤岛。”罗军表示,“过去在手机充电器、电动汽车充电器以及信息化建设中,我们都曾因类似问题‘交过学费’、走过弯路,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加快制定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的标准。”

在罗军看来,构建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已成为破题关键。但他也提到,构建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需着重解决六大核心问题:一是要实现低空飞行服务的功能需求,能够满足今后大容量、高频率、常态化的各种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飞行需求;二是要实现各个城市互联互通,最终形成全国一张网,确保飞行器在任何城市都能得到严格、及时的飞行保障服务;三是要科学划分各个城市空域航线和建设地面飞行服务站,实现飞行安全、公共安全、数据安全、便民服务、应急抢险、医疗急救、消防、公安等相关需求的融合,并基于此合理划分出优先航线和商业航线;四是避免一哄而上,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五是要尽快启动行业标准和相关规则制定;六是要确保低空数据的安全,保障运行规范化、可持续。

北京博能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王珏则从产业协同的角度,进一步强调统一标准的战略意义:统一标准是整合空域、起降点等资源的关键,“唯有打破信息孤岛,才能实现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协同化发展。”

攻克技术难题

尽管构建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意义重大,但其推进过程中面临诸多现实挑战。零重力飞机工业首席战略官陈炎直言,当前条件尚不成熟,技术瓶颈亟待突破。

罗军则表示,在通信领域,传统民航使用的无线电专用频率体系成熟稳定,而千米以下空域广泛采用的5G-A通感一体技术却存在短板:信号传输距离有限,300米以上空域覆盖能力不足,难以支撑大规模、高频率的低空飞行需求。

气象监测同样面临挑战。低空气象条件复杂多变,现有城市气象和民航气象监测体系无法精准捕捉,城市低空气象需要一套新的体系。

情报信息与实时监控体系的不完善也值得关注。有专家称,低空飞行器数量激增与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实时位置追踪、飞行状态监测等技术仍待升级,部分地区甚至存在监管盲区。

角逐无人机与eVTOL万亿赛道

在标准与技术的挑战之外,低空经济的两大核心赛道——无人机与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无人机产业已进入爆发期。罗军称,2023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约1300亿元,2024年跃升至2000亿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技术路线上,固定翼无人机以油电混合为主,载重量突破已1.5吨、3吨,下一步有望突破5吨、20吨,飞行距离超2000公里,主要用于物流运输;多旋翼无人机则以纯电为主,用于300公里半径内的短途运输和城市点对点、端对端的快递运输。新能源动力无人机也加速入局,太阳能、氢能技术的应用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应用场景方面,无人机已渗透至农林植保、应急抢险、电力巡检等多个领域。更值得关注的是,无人机与AI的深度融合正催生“会飞的机器人”。

eVTOL作为近年来低空经济中的“网红”产品,同样备受瞩目。罗军分析,eVTOL凭借垂直起降、零排放等优势,短期内将采用有人/无人驾驶切换模式,长期则向无人驾驶演进。罗军称,eVTOL将从2025年下半年起陆续获得适航认证,并在有限空域频繁地试飞。预计2027年起,将有四五家甚至十家左右的eVTOL企业能拿到适航认证(AC)和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认证(OC),在部分特大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实现eVTOL商业化和打“飞的”的目标。预计到2030年,我国各大省会城市和大城市将基本进入到低空经济时代,eVTOL将在各大城市得到快速普及和推广,可能会有10万架eVTOL成为“空中的士”或进入家庭。

不过,在看好两大赛道前景的同时,罗军也强调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他表示,eVTOL的主要功能是载人,因此在适航认证(AC)和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认证(OC)方面要求非常严格,必须进行多次测试。任何交通工具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但没有任何一项交通工具能够保证绝对安全。在低空经济起步初期的前两三年,安全事故不可避免,在推进过程中既要小心谨慎、科学引导,又要客观包容。

多元应用场景待挖掘

罗军指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丰富多元,无需过度验证,应在完善基础设施与飞行保障体系的前提下,有序推进产业落地。其中,低空物流快递凭借巨大的市场需求与迫切的时效要求,将成为率先受益的领域。

国家邮政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到1745亿件、快递业务收入1.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13%。

如此庞大的快递业务量和收入规模,体现了物流市场对高效运输方式的迫切需求。因此,罗军建议,在达到一定基础设施条件的情况下,低空物流快递应该先行,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再逐步推进载人飞行。

然而,低空经济的价值远不止于物流领域。云和资本创始合伙人乔栋称,在低空经济领域,虽然部分应用如农业植保喷洒已成熟,短途货运也在开展,但仍有许多应用场景有待挖掘。比如在农业采摘方面,可利用无人机加机械臂替代人工采摘高危农作物;此外,无人机在坑道、隧道、地铁等无信号密闭空间的飞行应用也可以进行拓展。

“现阶段主要受制于空域还未完全开放,应用场景不能大范围推广和普及。未来两三年,空域全面放开以后,无人机在农村、城市将会得到全面普及和推广,成为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助手。”罗军说。

产业链协同破局

资本对低空经济的热情持续高涨。近期,小鹏汇天与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五大银行达成合作,获得12.6亿元银团贷款,这笔资金将专项用于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建设。这一融资案例不仅彰显了资本市场对低空经济的强烈信心,更折射出产业发展亟需资金与技术的深度融合。

与会专家表示,立足当下,企业需要加大在通信传输、动力电池、航电系统等核心领域的研发投入,突破信号覆盖、续航里程等技术瓶颈;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应加速统一行业标准,避免因重复建设导致资源错配。

着眼于长期发展,产业链协同成为破局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从上游的零部件精密制造,到中游的智能化运营服务,再到下游的多元化终端应用,低空经济全链条亟需建立高效协同机制。只有各环节形成有机联动,才能真正释放产业的聚合效应,推动低空经济从零散化发展走向系统化布局。

在第二届全球低空经济论坛春季会上,一系列重磅项目的启动正是对这一发展思路的有效回应。“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生态合作伙伴”计划旨在整合行业资源,搭建跨领域协作平台;“全国百所低空经济产业学院”与“低空经济领军人才成长计划”则聚焦人才培育,为产业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与会专家认为,唯有突破技术瓶颈、凝聚行业共识、完善产业生态,方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让“天空经济”从蓝图变为现实,真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作者:马艳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