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朝鲜日报》7日报道称,2009年韩国造船业在订单数量方面首次把榜首位置让给中国,而这同韩国超越日本的2000年仅仅相隔9年。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2009年1~11月的统计数据也显示,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3%、61.1%、38.3%,后两项均强于韩国。
增幅下降
据了解,2009年1~11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65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1%;新承接船舶订单229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61%,其中11月新接订单383万载重吨;手持船舶订单18896万载重吨,比年初手持订单下降7.7%,比上月底下降0.3%。这三项指标分别比2008年底提高了3.5、23.3和3个百分点。
其中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85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4943亿元,同比增长29.2%,增幅下降34.4个百分点。其中船舶制造业3769亿元,同比增长32.8%,增幅下降29.8个百分点;船舶配套业556亿元,同比增长42.4%,增幅下降45.1个百分点;船舶修理及拆船业607亿元,同比增长3.3%,增幅下降52.9个百分点。
从协会月度统计数据来看,船舶工业总产值增速呈现逐月下降趋势。2009年11月份,船舶工业当月总产值增速仅为14.9%,比年初增幅下降29个百分点。
相对产值而言,船舶行业利润总额增幅下降较大。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6.4亿元,同比增长8.3%,比上年同期增幅下降42.2%;其中船舶制造242.3亿元,同比增长19.6%,比上年同期增幅下降36.9%;船舶配套33.4亿元,同比增长56.9%,比上年同期增幅下降41.0%;船舶修理及拆船业40.4亿元,同比下降40.5%,比上年同期增幅增加7.6%。
出口方面,2009年1~11月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284亿元,同比增长17.2%,增幅下降44.5个百分点。其中,船舶制造业1886亿元,同比增长24%,增幅下降38.4个百分点;船舶配套业85亿元,同比增长32.1%,增幅下降21.5个百分点;船舶修理及拆船业311亿元,同比下降13.8%,增幅下降75个百分点。船舶产品出口金额250.62亿美元,同比增长41.19%。
值得关注的是,2009年11月份出口金额30.86亿美元,为今年以来的最高额。
地方船企发展迅猛
受航运市场逐步回暖的影响,2009年我国月度造船产量已连续4个月超过400万吨,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态势。新承接船舶订单从2009年6月份开始走出了2008年4季度以来极度低迷的状态,成交量有所放大,其中2009年11月份承接新船订单383万载重吨,占全球11月份新船订单的一半以上。
2009年《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颁布以来,引起各有关省市的高度重视,使得地方造船企业发展迅猛,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比如江苏、浙江、山东、福建、辽宁等主要造船省份都专门制定了《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在财税、金融、兼并重组、产业投资、结构调整等方面明确调整方向和给予政策扶持,将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保持了船舶工业快速发展势头。
2009年1~11月,江苏、山东、福建、安徽、湖北、重庆市等主要造船省市船舶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都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特别是江苏省2009年1~11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4亿元,实现利润16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8%和51%,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35.3%和52.3%。
但统计数据也显示,2009年约有65%船舶企业没有接到订单,尤其是部分新兴船厂,由于金融危机侵袭时还处在建设期,订单储备较少,2009年又没有接到订单,将面临船台空置,无船可造的困难局面。
专家认为:个别船型新船价格回升并不意味着当前造船市场已经调整到位,新船订单量仍没有放大到足够支撑新船价格企稳的水平,价格继续回落仍是总的发展趋势。同时希腊、德国等传统航运大国的主流船东开始批量下单,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船价已经调整到了确实值得投资的水平,同时,传统的航运公司订单需求释放对造船市场早日走出当前萧条状态属利好消息。
作者:zjj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