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备

拥抱蓝色经济 强化产业协同

©原创 作者: 马永和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4-28 11:35
分享到:

4月中旬,由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联合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贸促会、燕园商学教育研究院主办的“青岛市标杆企业对接交流活动”圆满落幕,一场以“拥抱蓝色经济强化产业协同”为抓手的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创新实践正在深入开展。

来自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60余位核心会员单位的企业负责人组成参访团,通过两天实地探访青岛四家标杆单位,达成33项产业链配套合作成果,探索出一条“创新链-产业链-协作链”三链融合的东西部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图:陈红苗丁致宇)

向海图强:走进蓝色经济的“城市之窗”

活动首站选在青岛西海岸规划展览馆——“城市之窗”。这里通过裸眼3D、全息投影和沉浸式体验技术,动态呈现了青岛从传统港口城市向海洋强国战略支点的蜕变历程。企业家们在数字化场景中感受到“崛起的蓝色力量”:从海洋装备制造到智慧海洋产业,从绿色船舶到深海探测,西海岸新区正以“向海而兴”的姿态,构建起蓝色经济的立体图景。

“展览馆的科技叙事与产业愿景,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规划展示,更是国家战略的具象化表达。”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副会长、山东开泰集团副总经理尹建国认为,西海岸的城市规划,为我省东部蓝色海洋经济与内地产业对接埋下了伏笔。

创新突围:从实验室到产线的“技术跃迁”

在独角兽企业中加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参访团见证了变频调速一体机等填补国际空白的技术成果。公司总工程师宋承林揭秘“中加特模式”:以技术突破为矛,以产业协同为盾,通过“研发-转化-市场”闭环管理,将单一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链话语权。现场企业家围绕技术产业化路径与中加特团队展开激烈探讨,多家企业当即抛出合作意向。

而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科技园的协同创新模式,则展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另一种可能。园区打造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孵化”联合体,成功将船舶动力、海洋信息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国际领先的工程应用。更引人注目的是,园区将“红色基因”融入科技创新,通过特色党建载体凝聚攻关力量,在深海探测等“卡脖子”领域实现集群突破。“这是把论文写在车间里的理念的成功实践,是科技研发从实验室到产线的技术跃迁”——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副会长、威海市装备制造业协会会长、山东大田永丰工业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军堂如是说。

链式革命:船舶工业的“生态重构”

在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船舶有限公司,占地4000余亩的厂区、高耸入云的大型龙门吊、建造中的21万吨级散货船、繁忙而有序的船坞、排到2028年的国际订单……直观展现了我国船舶工业的硬核实力。但更令参访团震撼的是其产业协同的“软实力”——通过船舶工业互联网平台,青岛北船实现了设计、配套、建造全流程数字化协同,带动省内200余家配套企业接入生态链。其LNG双燃料动力船型推动的绿色革命,更催生出百亿级市场需求。

“一边接单接到手发软,一边为抢订单搞内卷,简直是冰火两重天。这次活动为我省内陆制造配套企业对接大型骨干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常务理事、山东山发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吉山深有感触。

在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参访团则触摸到产业链升级的脉动。作为国内低速柴油机龙头企业,中船发动机凭借LNG/甲醇双燃料技术抢占全球绿色航运赛道,产品随船只出口至马士基、达飞等国际巨头。其“全生命周期技术服务”模式,打破了传统装备制造企业的边界,为同行提供了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型样本。

“‘产品被服务所取代、产业被生态所覆盖’的趋势在这里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为我们提供了企业管理理念的新范式”——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山东泰莱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冠来表示。

协同之思:成果与遗憾并存

活动最终促成33项合作成果,涵盖项目合作、配套供应、联合研发等多个维度。但在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许世平看来,这些数字背后既有突破也有遗憾:“这次活动打通了会内外企业合作衔接堵点,构建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机制,培育了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活动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青岛北船对大型精密机床、大型压力容器和中船发动机对蠕墨球墨铸件的需求,与省内多家具备配套能力的企业擦肩而过(济宁、菏泽、济南的多家可以适配上述需求的会员单位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参加活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这也提醒我们,产业协同需要更精准的‘供需雷达’。”

燕园商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方永会指出,此次活动的价值在于“场景化学习”模式的创新:通过实地感知标杆企业的运行逻辑,企业家们跳出了传统招商对接的局限,在真实产业生态中寻找协同机遇。

这只是起点: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的青岛答卷

从青岛西海岸规划展览馆的“数字沙盘”,到青岛北船和中船发动机的全球订单;从哈工程的“车间论文”到中加特的技术突围,这场标杆企业对接活动,实质上是一场创新链的“最先一公里”与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协作链无缝衔接的创新实践,是提升省内产业配套率的重要举措,为“融链固链”政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注解。

(图:陈红苗丁致宇)

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秘书长苏红星强调:“这次活动不是一场简单的参观学习,而是一次产业生态的‘系统升级’,更是探索我省东西部产业‘融链固链’路径的创新实践——33想合作成果只是起点,后续我们将建立长效对接机制,达成更多的技术研究、成果转让和项目合作,并推动合作成果落地。”( 马永和  郭广礼)

参访团成员单位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功力机器有限公司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贸促会

燕园商学教育研究院

德州恒力电机有限公司

滨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山东金科星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宏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青岛力克川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威海大田永丰工业装备有限公司

山东开泰抛丸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省吉邦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淄博真空设备厂有限公司

山东泰莱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中科墨云智能有限公司

山东山矿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思普润水处理有限公司

宝胜电缆有限公司

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烟台市装备制造业协会

山东广富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晶鑫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淄博山特电机有限公司

奔腾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中安汇鑫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山东宇飞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腾达特种钢丝科技有限公司

济南独创精密铸造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山发电气有限公司

山东兖矿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山东能源集团国际贸易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华特磁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

济南邦德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中恒景新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普华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心传矿山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山东鑫和信电气有限公司

泰安轻松表计有限公司

济南际通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圆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济南兴亚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山东益凯德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舟尔智能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滨州职业学院海洋学院

山东琳海高端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德州市装备制造业协会

烟台市装备制造业协会

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矿山分会

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液压分会

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锻压分会

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工程机械分会

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青岛办事处

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滨州办事处

作者:马永和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