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2月6日从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获悉,2024年11月份中国农机市场景气指数(AMI)为39.9%,环比下降3.5个百分点,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6个一级指数全部陷入不景气区间。从环比看,6个一级指数中,除经理人信心指数微增外,其它全部下降。其中,效益、人气指数降幅较大,均超过7%;从同比看,6个一级指数中,包括销售能力、补贴指数等在内的4个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库存指数虽增幅趋缓,但2.6个百分点的增幅依然创本月一级指数的最大增幅。包括效益、经理人信心指数在内的两个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小幅下滑。
特约分析师张华光认为,11月,AMI跌入谷底并不奇怪,传统淡季叠加供需偏弱的市场,让景气度更是雪上加霜。从走势看,AMI在8月份冲上高点后进入下行通道,11月份只是这种走势的延续而已。11月份作为下半年淡季的开端,将一直延续至明年2月份。在未来4个月漫长的淡季中,景气度或有波动,但淡季特点不会改变。
AMI在经历了这波下降之后,不景气度进一步加深,具体表现为:
其一,环比降幅有点大,同比波澜不惊。在各种利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AMI不仅走出下半年的“三连跌”,而且景气度也下沉至40%以下,陷入过去11个月以来的谷底,创下连续7个月停留于不景气区间最长时间。环比降幅达到了3.5%,创下近5年的最大降幅。同比虽小幅增长0.1%,却折射出今年的市场好于去年。
其二,没有最低,只有更低。11月份,人气、经理人信心指数的表现差强人意。人气指数环比在经历较大幅度的“两连跌”后,走到34.6%的低点上,创下今年以来的最低值;经理人信心指数景气度更低,只有33.8%,尽管环比微增0.6%,却难以掩饰经理人信心的严重不足,并且这种增长是基于上月更低的景气度。
其三,库存指数跌入不景气泥潭。作为上月一级指数中唯一停留于景气区间的库存指数,在经历环比下降5.5%冲击后,跌入不景气区间。11月份,再无景气区间的指数。从中也折射出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多数经销商依然把去库存作为11月很重要的任务,二是三分之一以上的经销商依然存在库存积压情况。
其四,效益持续下降,经营愈发艰难。11月,效益指数继上月下降8.4%之后,本月降幅再下一城,出现7.8%的较大降幅。一些经销商为实现去库存目标,采取让利促销的措施,成为效益下降主要原因。效益的持续下降,反映出经销商艰难的经营困境。
其五,冰火同炉,同比“2上3下”。11月份,所监测的5个二级指数环比“2上3下”。田间管理机械、种植机械指数环比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拖拉机、耕整地、收获机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比“3上2下”,拖拉机、种植机械、田间管理机械同比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值得注意的种植机械指数出现较大变化,不仅环比、同比双双增长,而且还挺进景气区间,成为所监测的5个二级指数中唯一停留在景气区间的指数。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预测,12月份,AMI景气度或翘尾,环比出现增长,同比小幅下降的概率较大,会继续滞留于不景气区间。一、二、三级指数的景气度变化依然会呈现出较大差异。12月份市场虽正值淡季,但一些利好因素的支撑力依然较大。虽不足以将景气度推入扩张区间,但出现年终翘尾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在销售端与终端,12月份,去库存依然是一些经销商的主要工作,降价促销,将成为市场重要的动力,此其一;其二,经销商忙于参加生产企业举办的商务年会,在生产企业促销政策刺激下,进行明年的备货工作,生产企业与经销商之间的贸易趋于活跃,对市场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其三,从终端看,农村进入农闲季节,如果没有偶然因素影响,如插秧机市场遇到的补贴额度调整外导致提前购买,产生购买行为的用户较少。
在制造端,12月份,制造企业进入商务年会高峰期。商务年会上除进行一年工作总结以及明年新产品推介、市场分析和预测外,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出台明年的销售政策,鼓励经销商备货,对淡季市场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霍悦)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