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徐如玉
“在当前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工程机械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在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工程车辆及设备博览会(以下简称为“上海宝马展”)现场参观时说道。
纵观今年行业数据,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等领域国内市场呈现触底回升态势。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挖掘机国内市场销量自3月份起,连续每月实现正增长,1—10月份同比增长9.8%。出口在较高基数基础上继续增长,据协会通过海关数据整理,2024年1—10月,我国工程机械出口总额达433.14亿美元,同比增长6.12%。电动工程机械发展迅速,电动装载机1—10月份销量9361台,同比增长269%,渗透率10.4%。
时隔四年再次来到中国上海的上海宝马展可谓正当其时。“时隔四年,baumaCHINA势将创造历史新高,再次奠定其在中国市场的重要地位,为中国企业搭建拓展国际市场的桥梁,同时助力国际企业顺利进入中国市场。”慕尼黑博览集团首席执行官StefanRummel表示。
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徐佳女士也说道:“baumaCHINA的成功举办提振了行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为产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向。”
重磅产品 孕育绿色新动能
盛况空前,本届上海宝马展33万平方米的展区内,全球展商“铆足劲”同台比拼。
全球最大吨位旋挖钻机,成孔直径最大可达8米;全球最大吨位旋挖钻全球最大吨位电驱水平定向钻机,最长拖管距离5000米,行业第一;全球最大摊铺机,抗扭转性能行业最强;全球首台矿用混动挖掘机、全球最高自行走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全球最大吨位折臂式起重机、全球首台氢能源泵车……众多展商在现场展示了一台台“全球之最”。
“一铲子下去,居然能装11吨货物!”展会现场,全球最大的XC9108-EV纯电动装载机引得观众注目。这个自重近50吨的设备应用徐工独创的电机直驱专利技术,充满电只需1小时,平均续航时间8小时,整机能耗降低70%以上、效率提升20%以上。徐工装载机械研究院中型装载机研究所副所长翟跟利介绍,此次带来10款机型,其中6款是新能源产品。“新能源机型可以完全替代燃油款,实现零排放。算下来,5吨重的纯电动装载机每年平均工作3000小时,每小时电费相比油费可节省100元,8年的生命周期可为客户节约成本超200万元。”
68台主机产品和73件配件,三一重工向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展现“三一力量”。比如首次亮相的三一重卡江山SE588和氢能源重卡。作为三一重工新能源代表车型,江山SE588是行业最大后背式换电牵引车,续航最大445km、支持城郊/城际运输,峰值功率480kW、行业最大扭矩2800N·m,可谓以超长续航和超强动力,定义了电动重卡长途运输的新标准;“长空200”可适用于钢铁煤矿货运、场内外中长途运输场景,具有低氢耗、长续航、轻量化、大功率、高出勤、驾乘爽、强安全七大优势,各项性能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2t至46t电动叉车也在展会上实现首次集中亮相和发布。此次发布新品具备经济性非常突出、性能更强、运营更高效等优势。
以甲醇为燃料的YX670HEV甲醇混合动力装载机,是英轩重工在本届上海宝马展作为行业首发的一款新型清洁燃料的重载装载机,是其本次参展的重头产品。其能够轻松适应砂石料、煤炭、铁粉、商业混凝土、矿山、港口等工况。
同时,作为清洁能源甲醇,不仅自然环保,而且燃料价格低,不仅满足了客户对新能源装载机使用成本低、承载能力强、工作效率高、无污染的特点要求,同时也拓宽了用户对新能源装载机的认知,重新诠释了新能源装载机的产品范围,拓展了新能源装载机的应用边界。
作为“大国重器”的代表之一,此次宝马展上铁建重工的参展产品清单中,有代表行业前沿技术、适应复杂工况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有助力国家隧道智能建造的钻爆法隧道装备;有高效开采实现多场景应用的矿山装备。其中包括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国产首台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全球首台纯电动高原型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滚刀式岩石掘进机等创新产品。虽然产品实物难以运输到现场,但运用新技术手段布展成为了铁建重工的选择。如在展台上,铁建重工制作了大量等比复刻模型,直观展现“大国重器”风采。
记者在铁建重工现场看到了裸眼3D效果的视频,以及VR设备,现场观众和参展商可通过VR沉浸式体验大型设备真正运行起来的状况。
硬核智慧化 为钢筋铁骨注入灵魂
“四年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努力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表示,全行业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持续加快;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施工有序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从长期看,我国经济总体长期回升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机遇与挑战并存,工程机械行业将整体呈现平稳向好态势。
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重要风向标,为期四天的上海宝马展展现了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智能化和无人化作为工程机械未来的发展方向,吸引众多企业布局。多家企业将智能化的作业场景搬进展会现场,吸睛无数。
服务迭代的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被卡特彼勒视作重点之一。本届宝马展上,卡特彼勒展出了一款名为“卡特实干家”的机队管理解决方案。记者了解到,该方案是为中国客户开发设计的平台,根据中国客户的实际需求开发了一系列功能,让客户实时观测整个设备的运行状况,用数据驱动决策,从而较大限度地降低运营成本和停机时间。
据了解,目前,卡特彼勒已经开发了一个智能自动化卓越中心和一个生成式AI实践社区,为员工提供参与AI技术的平台。另据卡特彼勒方面披露,截至目前,卡特彼勒全球有超150万台设备实现互联。“因为我们有全球150万台设备的洞察力,可以更好地让用户在平台上面看到设备的健康状况,包括维修保养提醒,从而让用户更好地进行整个设备的全面规划。”
“小绿,向前行进1米”“向右转50度”,在中联重科绿色无人装备动态演示区,工作人员用语音指令操控着无人挖掘机。中联重科在现场搭建了一个小型施工场景的动态展示区。“该区域内的装备均为纯电动、无驾驶室、无人操控,基于中联重科自主作业的成套化解决方案,能够实现感知、规划、决策、执行的协同作业。”中联重科智能工程师董胜豪说。
中联重科无人塔机在本次宝马展首次对外亮相。无人塔机运行无需司机操作,在起点与终点位置,司索工轻按遥控器一键呼钩,整个吊装流程全自动化作业,高效便捷。通过多线激光雷达和AI智能算法,能够实时感知工地环境,动态生成三维模型,自动规划最优路径,可避免碰撞、保障吊装安全。
徐工集团以“AI+工程机械、AI+调度平台”为核心理念,打造了车端与云端双层智慧化施工体系架构。这一架构面向多种应用场景,提供了定制化的智慧施工解决方案。
记者在徐工集团动态展示区注意到,完全无人驾驶的压路机可以实现自主贴边。在长44米、宽8米的动态展示区,徐工集团模拟了3个碾压车道、2个施工段落的压路机双机协同智能碾压作业。徐工智能压路机搭载了车载气象站,能够收集温度、风速等气象信息,并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自主优化施工策略,有效地提高路面施工质量。
“上海宝马展是全球行业盛会,南方路机每次都全力以赴。”南方路机董事长方庆熙表示。本届上海宝马展,南方路机以“数智低碳·服务全球”为主题,打造了2500平方米室外展区,围绕工程搅拌、物料处理、固废处理三大板块,通过18款最新展品、整体解决方案、智慧控制技术等,全方位展示国际化视野和智能化布局。
方庆熙介绍,公司拥有产品型号全覆盖的产品生态矩阵,在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技术的开发应用方面较为成熟,可为全球用户提供绿色循环建材的智能装备和整体解决方案。
在现场的沟通中记者了解到,工程机械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速,其趋势正从单机智能,逐步发展到智能装备集群协同,再到智慧施工的全链条作业,不断进化。其中,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正在加速推动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