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农业农村部连发两个文件——《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智慧农业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面对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表示,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紧缺,推进农业现代化面临不少矛盾和挑战,农业生产效率仅为非农产业的1/4左右,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资源环境刚性约束趋紧,亟须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改变大水漫灌、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以智能化来实现精准化,全面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教授陈海华也提出,我国现在农业的发展存在两大核心问题,一是农村“空心化”较严重,对种地知识的传承造成了极大影响;二是我国农机装备从作业质量整体性能来说,与国外的部分先进装备仍存在有较大的差距。
如何解决?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道亮分析,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智慧农业能够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比如,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计算出农业动植物的最优生长状态,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准控制;通过机器视觉、动植物表型技术、基因大数据分析与基因编辑、分子育种等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智能育种,获得农业动植物最优种源,为农业高效优质增收奠定良种基础。有研究显示,智慧温室大棚较普通大棚可节水14%,节约化肥和营养素31%,并使作物生长周期进一步缩短,产量提高10%至20%。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表示,《行动计划》聚焦智慧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瞄准农业农村生产管理面临的难点问题,部署实施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重点领域应用拓展、示范带动3大行动8项重点任务。
一是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重点是“一平台”“一张图”“一模型”,即通过打造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共建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开发一批基础模型算法,强化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底座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
二是智慧农业重点领域应用拓展行动。重点是“提单产”“育农场”“延链条”,即赋能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培育一批智慧农(牧、渔)场,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
三是智慧农业示范带动行动。重点是“一省”“一模式”,支持浙江省先行先试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支持科研院校持续推进智慧农业技术模式迭代创新,探索推广智慧农场技术模式。
三大行动时间跨度达5年,怎样逐步推进落地?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表示,为确保相关措施落地见效,将加大已有项目和政策向智慧农业倾斜力度,加大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对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的支持力度。充分运用多种资金渠道,谋划实施智慧农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支持将智慧农业项目纳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项目库,鼓励引导金融机构、社会投资等有序参与智慧农业建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