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备

用执著书写跨界传奇

——记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凌建军
发表时间:2019-07-08 12:11
分享到:
  凌建军,江苏泰隆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一个普通的技能考评办公室数控编程员。却有着许多让人眩目的“头衔”:2012年度“江苏省首席技师”,2017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被评为“江苏省工匠”。

  

“门外汉”进泰隆

  1998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国际事务大专班的他,毕业后分别在南京、天津、深圳等地从事营销工作,一直没有找到生活的方向。直到2000年底,他选择了泰隆集团,成为了一名数控机床操作工。

  刚刚进泰隆,一个实实在在的“门外汉”,历史系生去操作数控机床?他看着那棋布星罗的按键,浩如烟海的数据,一阵阵头晕。可他轻易不服输。当时,泰隆请了一位外聘操作工程师,他就主动申请跟他学习。看着师傅熟练的操作、轻松的编程,他暗下决心。

  到今天,他依然记得第一次操作机床的情景,正是因为有那次经历才激起了他对数控浓厚的兴趣。当时,师父看到他一点基础也没有,不敢让他摸到机床,更别说是操作机床了。他只能站着仔细的看、细细揣摩。后来,他自己带徒时也与大家分享了这个过程。

  他很珍惜学习机会,一步也不敢离开车间,师父下班后,就一个人在那儿独自琢磨。一个星期后的一天,师父又下班了,他照常在车间里回忆着机床运行的过程,琢磨一些指令的含义。这时,车间主任跑来说,“有只工件加急,等要!”机会就这么悄悄的到来。他自告奋勇,“我来!”。也正是这次经历,让他在数控道路上再也没有回头!

  “现在想想当时的胆子还真是大,几十万元的机床,一次还没有摸过,就敢操作。可当时,客户就在厂里等着,不做就有可能丢失这个重要客户,主任也给了我勇气。”现在想到当时的情形,他总后怕。

  

打好基础勇创新

  做数控,必须用心打好基础。他把中学数学、物理、化学书全都翻了出来,细细研读。但当时专业的书籍只能借。泰隆只有一套说明书,要借到还要担保,且不能超过一周,时间不够啊!他跑遍整个泰兴,终于找到了一位可以将书拆开复印后,还能恢复原样的印刷厂老师傅。他接连借了八本,一一复印,两个月的学徒工资花了个精光!不能外借的书,他就动手摘抄。在泰隆摆线车间4年的时间里,他所摘抄的基础理论和操作实践知识的笔记本已经堆成了一尺多高的“小山”。生产部部长戏言说,他又上了四年机械专业的大学。夜以继日的拼命学习摸索,他很快从一个一窍不通的 “门外汉”变成了企业数控加工的骨干。

  调出摆线车间后,他经历过一个迷茫时期。新车间要求更高,情况越发复杂,单件更多了。刚去时,甚至出现了很多批量报废,想当然的事情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偏差。他一时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甚至动了离开的念头。工匠也是一种担当,遇到技术难题不推诿、不退缩,主动向前,勇于创新。

  作为一名数控编程员,凌建军深知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创新。他以极大的热情和责任感,投入到新机器、新产品的技术攻关中。子公司钢帘线接到法国米其林公司的一批订单,订单产品的孔深要求,超出了可加工深度的两倍,正常数控设备是无法完成的,泰隆又没有深孔镗专用设备。国内其它企业专业深孔镗加工的精度也达不到米其林公司的要求。只能自己想办法。他查阅所有相关资料,整天泡在生产车间。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他自主设计并生产了一把深孔镗刀,又在半月之内完善了加工工艺,解决了镗加工过程中的振刀问题,提前交付米其林公司。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获得个人荣誉的同时,他清醒地认识到,要永远站在技术前列,让企业在技术改造大潮中屹立不倒,必须要带动身边工友 “万象争先”,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他多次成立项目研究组,开展学历提升活动,组织大家一起学习,提升技能等级,并鼓励员工提出见解,大胆尝试。近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公司有300多人获得了技师称号,在各级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荣誉多了,成绩多了。但在同事眼中,他一直没有变。近年来不断有企业高薪来“挖”他,都被他拒绝了。“我是企业培养出来的,是企业为我搭建了成长的平台。我将一如既往,安心在泰隆、工作在泰隆。”

  (韩登军 蔡建永 张继根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