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备

农机院专家工作会探讨马铃薯机械化最新技术进展

发表时间:2019-03-28 10:54
分享到:

  为推进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及装备创新协同、科产融通,更好地支撑科技产业发展,日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简称农机院)组织召开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年度工作交流会,总结2018年工作及成效,统筹谋划部署2019年度工作。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金黎平应邀出席指导,中国农机院副院长研究员方宪法,加工综合利用岗位专家研究员杨炳南,田间管理机械化岗位专家研究员严荷荣,收获机械化岗位专家研究员杨德秋等参加了会议。

  金黎平在会上表示,应进一步加强马铃薯产业需求调研,推进与品种培育、栽培等的衔接协同,做好技术研发、装备研制、优化选型等体系工作,更好地支撑马铃薯产业高质高效发展。方宪法强调,要打通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瓶颈环节,更好地聚焦技术产品研发和示范重点,突出科技产业带动性,为马铃薯产业扶贫贡献力量。

  2018年,农机院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团队围绕马铃薯产业绿色增产增效生产、加工提质的需求,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示范推广、技术服务及培训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与成效。马铃薯田间管理机械化岗位专家团队研制了3TXD-4型土壤熏蒸消毒机,优化熟化3WZG-650型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为马铃薯生产过程病虫害防治提供技术装备支撑,深入马铃薯主产区以及集中连片扶贫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开展了马铃薯田间管理作业装备现状调研,为当地马铃薯产业扶贫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

  马铃薯收获机械化岗位专家团队针对不同种植模式减损收获需求,研制具有复合功能的大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以及配套动力在20~40马力之间的小型马铃薯挖掘收获机,促进马铃薯高效减损收获技术及装备推广应用。

  马铃薯加工综合利用岗位专家团队还积极完善马铃薯加工品质基础数据库,研发微型薯分级防损、计数以及块茎品质无损检测技术及装备,熟化马铃薯鲜切半成品加工工艺及生产线,并深入对接加工企业、种植大户,提供咨询、培训等技术服务300多人次,促进马铃薯加工提质。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左右、产量近1亿吨。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以产品和技术为导向,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推进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对于推进结构调整保供给、精准扶贫保增收、绿色发展转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来自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