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铭
5月22日,根据上市委员会的审核意见,决定沈机集团昆明机床(600806)股份有限公司(*ST昆机)股票终止上市。退市前,该公司已连续多年亏损,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暂停上市。常年业绩不佳,曾经辉煌的昆明机床黯然陨落。
曾经辉煌
沈机集团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筹建于1936年、成立于1939年9月9日的中央机器厂。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1月更名为昆明机床厂,隶属于原中国第一机械工业部。早在1954年,昆机就研制出了T68卧式镗床,受到国际人士好评。此后,昆机相继研制开发出了200多种科技产品,其中140多个属于“中国第一台”;公司产品曾荣获80多项科研成果奖,18次部以上质量奖。
1993年10月19日,正式注册成立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国首批九家股份制规范化试点企业。
1994年,昆明机床就已经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并成为云南第一家同时发行国内A股和香港H股的公司。至今仍是云南省和国内机床行业惟一在境内、外上市的公司。
可惜的是,上市后,昆明机床并未取得良好的业绩,反倒因为亏损而多次遭遇收购。
2000年与西安交通大学产业(集团)总公司实施战略性资产重组,2002年3月29日更名为交大昆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9月15日,公司第一大股东西安交通大学产业(集团)总公司与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2006年12月1日正式更名为沈机集团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机床行业的产品开始进入两极化阶段,而像昆明机床这类自动化较低、门槛较低的中低端机床产品则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而昆明机床也正是在这段期间进入到严重的衰退期。
造假&连亏
自2012年以来,*ST昆机主营业务长期亏损。2013年公司做了一系列债务重组后虽然账面上净利润有852万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依旧是亏损2400万元,因此严格上来说公司的主营业务已经连续四年亏损了,并且亏损规模在近两年都扩大到2亿元以上。
2015年,公司曾筹划重组未果,随后,大股东沈机集团拟向紫光系转让所持公司25.08%股权的“易主”计划又告落空。
但真正“要命”的是该公司曝出财务造假,公司治理存在重大缺陷。对财务造假的情况进行追溯重溯后,公司事实上2012~2017年连续六年亏损。证监会在查实相关事实后,对公司及有关责任人进行了行政处罚,上交所也给予了相应的纪律处分。违法违规行为让公司在巨大经营压力之外又添风险。
自揭造假旧账两年后,*ST昆机走到了退市的悬崖边。事实上,财务造假加四年连亏,*ST昆机早已对外默认退市定局。
由于2014年、2015年、2016年已经连续三年亏损,公司A股股票已于2016年年度报告披露后被实施暂停上市。
因在2013~2015年期间虚增收入4.8亿元,虚增利润近3000万元,且存货资料存在虚假记载,*ST昆机此前被上交所公开谴责,相关责任人被上交所处分,董事长王兴被终身禁入市场。
今年4月28日,*ST昆机披露2017年年报。年报显示,其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3.5亿元,此前2014~2016年三年间,则分别亏损2.04亿元、1.96亿元、2.09亿元,连亏四年名副其实。
据证监会查明,*ST昆机共有三大涉嫌违法事实,其一是2013~2015年间,该公司通过跨期确认收入、虚计收入和虚增合同价格三种方式虚增收入约4.8亿元;其二是通过少计提辞退福利和高管薪酬的方式虚增利润约2961万元。此外,同期*ST昆机年度报告中披露的存货数据也存在虚假记载。
5月15日,*ST昆机披露了今年前4个月的经营资料及H股复牌条件。未经审计数据显示,2018年1~4月,公司实现营收1.34亿元,至4月底的银行存款约0.46亿元,应收账款总额2.83亿元,并有银行贷款2.45亿元。实际上,*ST昆机已资不抵债。截至今年一季度,*ST昆机身背17.31亿元负债,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权益窟窿近1亿元。
一些后话
如果说昆明机床亏损与整个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有关,毕竟近几年,工业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下游行业爆发式的升级改造需求,对机床的效率和精度要求越来越高,高端机床需求旺盛,而传统机床需求疲软。以往受青睐的昆机并没有跟上市场的步伐,机床产品脱离市场发展,滞销不前,业绩断崖式下跌,自2014年以来,利润四年连亏。
那么,财务造假就纯属“自作孽”了。如今,当年显赫一时的机床骨干企业,昆明机床把自己推上了“退市路”。
这不仅让人联想起如今还走在前列的其他机床企业。
比如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二机”),济二机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机械压力机和金属切削机床制造企业,有着80年的机床制造历史,是新中国机床工业的“十八罗汉”之一。
近年来,济南二机床牢牢占据了世界冲压装备的第一阵营,成为中国制造极少数走出国门、争胜国际高端市场的企业。近日,济二机为美国福特汽车提供的第9条大型高速冲压生产线顺利通过最终验收,各项技术和质量性能完全达到标准要求。据悉,2011年以来,济南二机床已连续拿下福特汽车美国本土4个工厂9条冲压线订单,让占据全球冲压行业头把交椅的德国企业都坐不住了。
济南二机床是一家传统国企,没有上市,也没有搞“混改”,但在国产机床行业一度徘徊于市场底部的情况下,济南二机床的效益却在持续增加,活力不减反增,企业不仅凝聚了员工的向心力,更塑造了员工投身和奉献于中国制造的“精气神”。
济南二机床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十多年如一日的创新,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用先进机制激发活力。对济南二机床5000多名员工来说,攻克装备制造领域难题,从来没有什么捷径和“特效药”,唯有心无旁骛地在主业上下苦功夫。
济二机董事长张志刚说:“机床装备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产业,是国家强大的根基。我们常年在这个行业里打拼,深知责任重大。所谓成功,没有秘诀,更没有捷径可走。有时可以一步迈两个台阶,但不可能迈三个台阶,只有扎扎实实一步步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对比是鲜明的。可以看到,那些紧随市场变化,不断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工艺结构调整的机床企业,不管是其研发团队还是制造水准,都保持了一个国家领先的水平。
在市场发展中,他们认识把握市场规律,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变中求胜,不仅突破了自己,同时为时代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制造业、工业乃至整个中国,正是源于每个时代不断涌现出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勇于探索,时刻保持危机意识,致力于更新换代或推陈出新,才促使国家产业迈向世界强国、世界高端水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