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办的以“数智创新,激发油气行业新动能”为主题的2025油气行业峰会顺利举行。
本次峰会汇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家管网集团等领军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及华为技术团队,围绕油气行业数智化转型的技术突破、场景应用与开放合作体系展开深度探讨,共谋行业智能化转型新路径。大会同期发布《石油石化行业数字化人才发展白皮书》,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专业纵深联合数字底座
石油圈受邀参观位于河北涿州的由华为与东方物探成立的联合创新中心。踏入东方物探-华为联合样板点的瞬间,密集闪烁的服务器指示灯与墙面上跳动的三维地质图构成奇异交响——这并非传统物探作业现场的轰鸣与尘土,而是一场静默却剧烈的认知革命。
在东方物探的可视化中心大屏幕上,地壳深处的断层、褶皱清晰可见,中国物探人用智能化技术画出了一副地下的“山河社稷图”。这些纤毫毕现的痕迹背后,是东方物探历经数十年、四次迭代的积淀。GeoEast从一个科研产品进化为工业化产品,单体项目数据量成倍增加至PB级别,对于数据量和算力的要求日益攀升。中国物探人意识到只有技术的进步才能使中国地球物理勘探行业实现高质量跃迁。
基于鲲鹏架构重构的GeoEast软件,在性能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种"算法+算力+装备"的全栈式创新,正将勘探工程师的认知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数字资产。这种彼此嵌入式的创新,正在全球勘探现场释放裂变效应。这种"东方物探专业纵深+华为数字底座"的联合创新体,或将成为破解能源安全困局的新质生产力范本。
中国能源科技已不再是单项技术输出,而是以“物探+ICT”的共生形态,重塑着全球勘探行业的底层逻辑。
技术突破驱动降本增效共筑智能化新格局
会上,华为公司副总裁、油气矿山军团CEO韩硕指出,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调整下,油气行业正经历以“数智化”为核心的深刻变革。华为依托“盘古大模型”技术体系及“鲲鹏+昇腾”算力底座等ICT(信息通信)技术,在勘探开发、管网储运等场景实现多项突破。例如,与长庆油田合作的智能井场解决方案使作业成本降低30%,采油能耗下降50%;与国家管网联合打造的分布式光纤预警系统,通过实时检测管道风险,显著提升安全管理效率。
华为油气矿山军团解决方案总裁蒋旺成表示,AI技术需“走下神坛”,成为生产工具的一部分,“未来将深化与行业伙伴的联合创新,推动技术普惠化”。油气行业数智化已迈入“深水区”,需直面数据治理、装备自主创新等挑战。他呼吁油气行业加速核心装备与工艺的自主创新,打通智能化转型的数据链路。
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数字化技术专家颜辉分享了与华为共建统一数字平台的实践经验。基于华为云Stack解决方案,实现统建系统软件代码资产的统一管理,及研发代码质量可视可探,并通过在集团建、运、维、研等应用场景有效落地。胜软科技、东方天安等企业代表亦分享了与华为在物探数据处理、地震预训练模型等领域的合作成果,呼吁行业共建开放体系,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展望未来,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能源科技研究所所长杨艳指出,油气行业是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先锋。人工智能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物探、测井、钻井、炼化、管道等关键环节的应用正在赋能传统油气产业转型升级,并将赋能新能源产业智慧化发展。
会上发布的《石油石化行业数字化人才发展白皮书》引发热议。该白皮书由华为与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科技装备专业委员会联合编制,白皮书中提到构建数字化人才发展体系成为队伍建设的“关键密钥”、行业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应突出复合型业务人才培养、以敏捷的阵型打造数转组织能力、培养AI应用人才打造行业创新发展新高地等石油石化行业数字化人才培养的系列战略方法及实践路径。
本次峰会彰显了油气行业与科技企业协同创新的决心。华为通过技术深耕与开放合作体系构建,正推动行业从“信息化”向“数智化”纵深迈进。未来,随着大模型普及、装备自主创新与人才体系完善,油气行业有望在安全、高效、绿色的转型道路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深度对谈华为数智赋能油气
会后,华为油气矿山军团解决方案总裁蒋旺成与华为中国政企油气矿山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邹国栋,就华为在油气行业的战略布局、技术创新及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入解读,从早期提供ICT基础设施到深入行业核心场景,华为正以技术为锚、开放合作体系为链,推动油气行业迈向智能化深水区。
华为的转型始于对行业的深度扎根。蒋旺成说,2021年华为启动“军团模式”,通过聘请行业顾问、联合东方物探等头部企业,华为团队深入油气勘探全流程,从地震波数据采集到全波反演处理,逐步将技术与业务痛点结合。例如,鲲鹏高性能计算与AI算法将地震数据处理效率提升10倍,原本耗时一年的任务缩短至一个月。“技术必须适配场景,而非强行改造行业。”蒋旺成强调。
在工业大模型领域,华为展现出更广阔的赋能潜力。邹国栋以煤气化RTO大模型为例,传统气化炉依赖老师傅经验,而华为通过固化物理化学规律与实时数据优化,实现比煤耗削减1.33%,预计节煤9100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0086吨/年,可带来每年超千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管网”大模型基于华为算力底座和技术栈,打造“管网制度流程+数据+IT+大模型”体系,构建具有管网特色的大模型方案,实现从办公到工程建设再到生产调控等多种核心业务领域的覆盖,成为油气行业首批通过国家相关部门行业大模型和算法“双备案”的代表性人工智能应用项目。“大模型不是炫技,而是解决生产中的真问题。”邹国栋表示。
然而,智能化转型并非坦途。蒋旺成直言,数据孤岛与科技自主创新缺失是最大掣肘。多数企业数据分散、质量低,70%的AI开发时间消耗于数据治理;进口装备与工艺包导致关键数据难以获取。华为正以鸿蒙系统推动设备互联,让“万国设备讲普通话”,破解数据壁垒。
合作协同成为破局关键。华为明确自身为“数智化底座提供者”,联合勘探院、昆仑数智等构建从硬件到算法的全链条能力。“厨房灶台由华为搭建,但满汉全席需伙伴共创。”蒋旺成比喻到。在人才层面,华为通过ICT认证、行业专班及校企合作累计培养超40万数字化人才,邹国栋指出:“企业需内生能力,光靠‘买买买’无法应对深水区挑战。”
展望未来,蒋旺成预测,油气行业将经历从机械化到智能化的完整跨越。华为将持续聚焦三大方向:融合5G、星闪、AI与工业知识优化核心场景;联合伙伴攻克装备自主创新难题;通过“试点-复制”模式帮助客户构建内生团队。“未来3-5年,智能化将从单点突破转向全域渗透。”邹国栋补充。在这场数智化革命中,华为的目标不仅是技术供应商,更是行业转型的“同路人”——以创新与协同,重新定义传统能源的竞争力边界。
华为深耕油气行业数字化多年,服务全球TOP20油气企业中的70%。以根技术创新,持续加大战略纵深投入,携手伙伴,把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带给油气行业客户,助力行业安全、高效、绿色发展。推动油气行业加速迈向数智未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