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从油改电到全球领跑者:柳工如何领跑新能源工程机械赛道

©原创 作者: 靳凤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5-26 16:47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祁晓玲

在全球碳中和浪潮与智能制造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作为行业标杆企业,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工”)以“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为核心战略,走出了一条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跃升的创新之路。近日,在湖北十堰举办的专用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2025)上,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了柳工电动产品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强,解码柳工如何以技术创新重塑行业生态,引领全球工程机械产业未来。

新能源技术弯道超车

“工程机械的新能源化不是简单的油改电,而是对应用场景的精准适配。”张强表示。自2014年启动新能源研发以来,柳工已实现全系产品电动化覆盖。以装载机为例,其新能源产品线渗透率达100%,并在重载下坡、港口运输等场景中展现出显著优势。例如,矿用车通过势能回收技术,可在特定工况下实现“自给自足”,半个月无需充电,运营成本较燃油车降低30%以上。

张强特别强调,新能源化的成功得益于中国供应链的成本优势与技术迭代速度。“动力电池成本从2021年的60万元/吨降至如今的不足10万元/吨,这为工程机械大规模电动化提供了可能。”他认为,中国新能源技术的突破不仅改变了国内市场格局,更让柳工成为全球行业的风向标。在2025年德国慕尼黑宝马展上,柳工的电动化产品引发国际同行高度关注,“过去我们学习国外,如今他们开始研究中国方案”。

破解老龄化困局构建协同生态

面对工程机械行业劳动力短缺与老龄化趋势,柳工将智能化视为破局关键。“单机智能化是基础,多机协同才是未来。”张强介绍,柳工正研发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智能设备,并通过5G技术实现多机联动。例如,在矿山作业中,无人驾驶矿用车与智能挖掘机可形成高效协同网络,大幅提升作业效率与安全性。

此外,柳工积极探索“油改电”模式,通过后市场改造延长设备生命周期。“这不仅降低用户成本,更推动行业向循环经济转型。”张强指出,智能化与绿色化的深度融合,将重构工程机械的产业生态,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深耕“一带一路”输出中国标准

柳工的国际化战略始于2002年,如今其海外营收已超国内,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标杆。“印尼雅万高铁、非洲矿山建设等项目中,柳工设备是核心力量。”张强表示,柳工的成功不仅在于产品输出,更在于技术标准与环保理念的推广。例如,印尼为履行2030年减排承诺,正借助柳工新能源设备推进基建绿色转型。

在欧美高端市场,柳工以“差异化竞争”打开局面。“他们需要的不再是廉价产品,而是能解决痛点的创新方案。”张强坦言,尽管在大型化动力系统上仍与国外存在差距,但新能源技术已让柳工实现局部超越,“用电机弥补发动机短板,中国的小型混动方案正在改写规则”。

尽管前景广阔,工程机械新能源化仍面临补能难题。以履带式挖掘机为例,其补能效率制约了电动化进程。对此,柳工提出三大技术路径:电驱动替代液压马达、能量回收系统升级、拖电式供电方案。“就像给挖掘机接一根‘充电线’,或配备移动充电车。”张强比喻道。

更大的挑战在于产业生态的重构。“新能源设备需要配套基础设施和新型服务模式,这需要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张强呼吁,行业需打破传统思维,构建涵盖技术、资本、政策的全新生态体系。

从新能源技术弯道超车,到智能化生态构建,再到国际化标准输出,柳工的实践印证了中国机械行业的崛起逻辑——以创新驱动技术突破,以场景定义产品价值,以开放拥抱全球市场。在张强看来,这场变革不仅是企业的升级,更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的缩影。“未来,全球工程机械的规则制定者中,必然有中国的声音。”他说。

作者:靳凤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