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从田埂少年到“黄金芯片”缔造者 以一颗“金果”叩响世界大门

©原创 发表时间:2025-05-21 08:40
分享到:

中国工业新闻网新三农频道江苏报道(黎晓晓) 在江苏扬州槐泗镇的杨氏猕猴桃科学研究所里,一位耄耋老人俯身轻抚藤蔓,指尖摩挲着饱满的金色果实,恍如触碰时光的年轮。杨声谋——这位被誉为“中国猕猴桃大王”的农匠,用半个多世纪改写了中国猕猴桃产业的命运轨迹:从“原产国却受制于人”的遗憾,到“技术逆袭、全球扎根”的崛起,他以猕猴桃为笔,绘就三农发展的壮丽画卷。

初心与传承:从乡村少年到“猕猴桃痴人”‌

“我是在田埂上长大的,土地和果树是我的根。”‌1938年,杨声谋出生于扬州头桥镇,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幼年时,他自学嫁接果木,田间地头的枇杷、桃树成了他最早的“课本”。1958年,村里创办了林场,年仅20岁的杨声谋在荒滩上搞林果种植。

1976年,杨声谋先生赴北京植物园考察,拜访植物学家张洁研究员,了解到原产于中国的中华猕猴桃,如今却被新西兰等欧美国家进行市场垄断,深受触动:“猕猴桃原产中国,却成了‘洋水果’,这是我们的遗憾,更是机遇!”

凭自己的一双手,2亩试验田。1980年,杨声谋抛弃公办教师的铁饭碗,改行回家当起了农民。1981年,杨声谋的猕猴桃培育被列入江苏省省级科研项目,下拨科研经费一万元。此后,又向乡亲们转包了1.38亩土地,建起了猕猴桃育种基地。

“那时候白天栽苗,晚上打手电筒写观察笔记,连做梦都是猕猴桃花怎么授粉。”1981年寒冬,首轮试种的2000株幼苗一夜冻死。妻子吕礼顺回忆:“他跪在田里捧着枯苗,眼泪把棉袄前襟都浸透了。”面对质疑,他抵押房产筹集资金,寻找抗寒种源。他徒步翻越大别山、秦岭72道山梁,磨破12双布鞋,终于在野生猕猴桃品系中发现抗冻基因。

而后,为调查全国猕猴桃栽培现状,搜集种质资源,杨声谋历时4年,行程10万公里,途经12个省市,全国68个猕猴桃主要产区和科研院所,访问100多位专家学者,引进国内外163个品种优株,进行培植试验。

终于1987年,杨声谋的猕猴桃果园里结出了单果质量226.3克的大果,比当时世界最大的新西兰海瓦德猕猴桃还重4.9克。经有关权威机构营养分析,杨声谋培育出来的猕猴桃大果,各项营养指标均超过国内外其他优良品种,也远超新西兰王牌品种海瓦德猕猴桃。

图为2025年5月7日杨声谋在办公室介绍猕猴桃育种。

科技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的“土专家”‌

1998年溃疡病肆虐全国果园时,他独创的“杨氏疗法”让濒死的千亩基地重现生机。杨声谋的办公室堆满泛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40年田间数据。

“农民把病株连夜送到我家门口,我不能让他们失望。”为攻克溃疡病,他曾连续3个月凌晨4点蹲守果园,记录病株温度、湿度变化,最终研制出“以菌抑菌”生物防治法。2011年,在河南弟子尹建平的园地中,有一株1.2米高的猕猴桃主干上,周身共计12处被溃疡病菌侵染,脓液流淌。杨声谋亲自配制制剂,由弟子尹建平动手治疗,该株猕猴桃树至今仍在健康生花产果,而所采用的制剂成本仅为进口农药的1/10。

“最早的猕猴桃果型很小,猕猴能一口吞一个。中国不仅要种更多好的猕猴桃,还要在大果型方面有所突破。”2015年,他带领团队选育的“杨氏金红50号”通过国家审定,取得专利保护证书。该品种不仅甜度高达22%,更实现了从9月到次年2月的错峰上市。“颜色、风味,都非常好,口感也非常好。”新西兰南方果业公司总裁托尼品尝了“杨氏金红50号”后,向杨声谋竖起了大拇指,连声夸赞,“这个品种个大,单果重量平均在100克以上,金肉红心,不仅好看,更好吃,甜度高,果肉细腻。”

2014年杨声谋与托尼总裁的新西兰南方果业公司合作,在全球五大洲推行“杨氏金红50号”。截至目前,11年的时间里,“杨氏金红50号”已在18个国家推广2000公顷,其品种已在美国、南非、新西兰、巴西获得专利保护。

“中国是猕猴桃种植大国,我们不能在技术和品种上落后于他人。”杨声谋满脸骄傲地说,“按照一些人的分析,我身后这片土地,是最不适合种猕猴桃的地方,但我不信这个邪,偏要在这里搞猕猴桃新品种研究,结果还真不错。”如今“杨氏金红50号”已在全国17个省份推广,带动10万农户实现增收。

图为2025年5月7日杨声谋在果园介绍猕猴桃生长情况。

乡村振兴:让农民“种得好”更要“赚得稳”‌

自1994年以来,杨声谋在扬州邗江区槐泗镇已租种近200多亩土地进行猕猴桃及其他果类的种植,并成立了猕猴桃科学研究所。杨声谋在此潜心研究劳作、自主立项,共完成猕猴桃研究课题328个,探索出了10项关键性核心新技术、其中有3项属于国际零突破。

国际猕猴桃委员会创建于1987年,至今已经召开10次学术研讨会。他在第二届国际猕猴桃委员会研讨会上,以猕猴桃自然保鲜不需冷贮新技术;不生产次品果新技术;实现海瓦德5项指标(内含物指标、口感指标、正果率指标、自然保鲜指标、可食期指标)超世界水平“三项成果”一鸣惊人。

而后,杨声谋又在第四、七、九届国际大会上,将他取得的科研成果,向国际同行公布,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意大利托里诺大学、智利大学、日本筑波大学、台湾大学先后邀请他前往作专题演讲,通过多层次、专业领域的对外交流,不断提升“我国猕猴桃产业强国”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央视七套《科技苑》栏目,曾特别推出一期《推广猕猴桃的老人》,讲述的就是来自扬州的“中国猕猴桃王”——杨声谋。其实,自研究之初,杨声谋一直在践行着“一颗猕猴桃致富中国农民”的梦想,他自筹经费在长江中下游的云贵高原、大巴山区、邛崃山区、大别山区、伏牛山区等地选建10个猕猴桃检验基点,直接与当地果农合作,让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与增收。

“要让全世界知道,最好的猕猴桃在中国!”而他的新目标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直到现在,这位八旬老人至今保持着每天下田的习惯:“果苗不会说话,但它们的生长会告诉你答案。”当他掰开亲手培育的猕猴桃,那金色的果肉如阳光般流淌,他望向郁郁葱葱的试验田:“你看,这就是中国农人的‘黄金芯片’,它能让每一寸土地都生出希望。”

采访札记:从田埂少年到国际舞台,他用一生证明:一颗果子的分量,可以重若千钧。80岁的杨声谋,选定巴西南部圣卡塔琳娜州1000亩缓坡黑土园地作为新起点,7年间,他培育出4个“可溶性固形物”,指标高达24%~26%杨氏中华红肉新品种。积跬步以至千里,87岁的杨声谋依然坚守在巴西,破译“猕猴桃”的丰产密码,为再度刷新行业极限,推动产业“出圈出海”香飘世界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