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马艳 祁晓玲
国产新能源汽车又迎来大利好!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条例》指出,公务用车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应当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公务用车严格按照规定年限更新,达到更新年限仍能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不得因领导干部职务晋升、调动等原因提前更新。公务用车保险、维修、加油等实行政府集中采购,降低运行成本。
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国产新能源汽车在公务用车领域的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事实上,近年来,各级主管部门都在积极推动公务用车使用新能源汽车。
2017年,《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规定党政机关应当配备使用国产汽车,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
2024年,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中央和国家机关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加大新能源汽车配备力度、统筹新能源汽车采购比例、严格新能源汽车配备标准、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加强组织实施和宣传引导等方面要求。
2024年12月18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强化制度执行进一步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提质增效的通知》也提出,严格实行公务用车编制管理,在编制内合理配备公务用车,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按照规定逐步扩大新能源汽车配备比例。
2024年12月19日,财政部办公厅进一步明确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比例要求,规定主管预算单位年度公务用车采购总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0%,对于路线相对固定、使用场景单一、主要在城区行驶的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更是要求原则上100%采购新能源汽车,车辆租赁服务也需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
各地政府也在相继发力,多措并举推行新能源汽车应用。山东明确到2025年,除特殊工作要求外,全省行政事业单位新能源汽车采购占比达到100%。安徽2024年7月出台行动方案,明确公交、党政机关等新增车辆原则上全部购置新能源汽车。此外,浙江省宁波市、江苏省常熟市、河南省信阳市等多地也都明确公车更新要选用新能源汽车。
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国产新能源汽车凭借自身技术的日益成熟,迎来了新的的发展机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国产新能源汽车在成本控制、智能化应用及车辆管理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为公务用车领域带来了多重积极变革。
在经济性层面,国产电动车的使用成本大幅降低。相比传统燃油车,其用电成本低于燃油消耗,且维护保养周期长、费用低,有效减轻了公车运营负担,契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理念。
技术层面,借助智能化手段,车辆的运行轨迹、实时状态等信息均可实现有效监控,通过大数据分析与管理平台,能够达成对公车使用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可实现车流一体化的高效监管。
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智能化的国产新能源汽车显著提升了公车的执行效率。管理人员可根据实时监控数据,合理调配车辆资源,优化任务分配与路线规划,减少车辆空驶率;同时,车辆运营状态的全程可追溯性,极大规范了公车使用行为,有效遏制违规用车现象,强化了公车管理的透明度与规范性。
“长远来看,国产新能源汽车在公务用车领域的广泛应用,将有力推动自主品牌发展。通过公务用车场景的实践检验与示范效应,有助于提升国产电动车的品牌公信力与市场认可度,加速技术迭代升级,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巩固我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竞争优势。”崔东树说道。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