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能源品牌周丨解码鄂尔多斯能源转型

©原创 作者: 余娜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5-19 17:26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鄂尔多斯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置身国际能源市场的激烈角逐与国内能源结构深度调整的浪潮中,鄂尔多斯正着力打造极具辨识度与竞争力的品牌,并努力树立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示范典范。

5月7日至8日,专家与媒体代表展开鄂尔多斯实地探访,主要围绕能源安全保障等重要命题,聚焦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以及光伏治沙、零碳园区、氢能等能源新生态战略布局成就,深度探索新型能源体系下的鄂尔多斯“新品牌形象”标签塑造举措。

专家一致表示,近年来,鄂尔多斯以“零碳产业园、骏马光伏电站、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项目”等标杆项目为引领,打造了全球瞩目的绿色能源转型样本,为支撑鄂尔多斯打造“中国能源品牌的全球竞争力样板”提供了内核。其构建的“标杆项目驱动+技术标准输出+品牌价值外溢”发展范式,为全国乃至全球能源产业品牌转型建设提供了样本。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助力鄂尔多斯能源转型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煤炭利用方式存在效率不高与环境污染等问题。鄂尔多斯强化煤电兜底保障,推动清洁高效煤电机组建设,全面推进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建设清洁高效煤电基地。在这一进程中,鄂尔多斯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项目与实践成果,为我国煤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中国华能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达拉特发电厂百万千瓦机组项目的数据吸引了专家和媒体:机组采用新一代高效超超临界系统,二氧化碳排放较国家标准降低23.43万吨/年。达拉特发电厂厂长赵亮向记者介绍,这是蒙西电网首台百万千瓦机组,也是华能集团公司“十四五”规划期间在内蒙古投资建设的第一台百万千瓦机组。项目国产化率达行业领先水平,采用全国产化华能睿渥DCS系统,全国产化10千伏智能高压开关柜,国内首台全国产化100万千瓦等级100%容量锅炉给水泵等设施。机组的成功投运将鄂尔多斯地区低热值高硫煤成功就地转化,大幅提高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效率,进一步增强蒙西电网能源保供能力,对于服务能源安全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梯级利用、全价开发,将煤炭“吃干榨净”,是实现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重要方式。在达拉特经济开发区新能能源有限公司园区,专家与媒体代表参观了新奥集团研发的世界首套7MPa粉煤加氢热解工业示范装置,并了解粉煤加氢热解联产芳烃和甲烷技术。该技术是由新奥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粉煤分级分质利用技术,融合了煤制气和煤制油的优势。可以预见,煤加氢气化联产芳烃和甲烷技术的成功应用,将为我国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和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开辟新途径、提供更优方案。这一技术的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国家碳达峰试点(鄂尔多斯)实施方案》提出,探索实践煤炭清洁转化利用新路径。立足保障国家产业链安全需要,研究布局碳达峰后煤炭清洁转化利用,推动洁净煤、绿色煤电、煤基燃料、煤化工等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在山东能源集团荣信化工,专家与媒体代表现场了解到,年产80万吨烯烃项目,也充分体现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在化工领域的巨大潜力。该企业年产80万吨烯烃项目以甲醇为原料,采用甲醇制烯烃技术生成聚合级乙烯及聚合级丙烯单体,再通过聚合生产高密度聚乙烯和高性能聚丙烯产品,显著减少了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作为自治区重点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园区内甲醇就地消化,有效延伸“甲醇一烯烃一高端新材料”产业链条,形成上下一体、纵横连接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对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基全产业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鄂尔多斯全市火电装机达到3662万千瓦,较2020年火电装机新增1363万千瓦,煤电机组完成节能改造896万千瓦、灵活性改造1245万千瓦、供热改造148万千瓦。这些举措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国能源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光伏+生态治理 新能源经济与环境价值并重

鄂尔多斯地处内蒙古高原西南部,境内分布着大片采煤沉陷区和沙漠。近年来,鄂尔多斯从实践中找到了让采煤沉陷区和沙漠也变为“金山银山”的密码。

在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内蒙古新能源白音提布光储电站,曾经的采煤沉陷区如今已焕然一新,放眼望去,一片片蓝色的光伏板整齐排列,阳光洒下,光伏板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一片无尽的蓝色海洋,而其间点缀的绿色植被,为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白音提布光储电站站长康宏介绍,电站自投运以来,在发电量、储能协同、经济效益及生态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成为“光伏+储能+生态修复”模式的标杆案例。重新定义采煤区新能源开发的经济与环境价值平衡点,推动鄂尔多斯从“煤炭之城”向“零碳之都”跃迁。

走进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世界最大光伏板图形电站——“骏马电站”,专家与媒体代表纷纷为其创意设计与规模所震撼。据“骏马电站”技术服务方山东院内蒙古鲁电蒙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团队突破传统电站设计理念,将19.6万块组件排布为奔腾的骏马图案,一是蒙古族“马背民族”的文化传承;二是象征“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与光伏人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该项目已成为内蒙古重要的文旅打卡地。此外,通过精益设计,创新采用各项针对沙漠电站的设计解决方案,应用先进光伏技术降低度电成本;电站多种跟踪支架的成功应用,为后续电站设计建设提供了技术示范。值得注意的是,在沙漠腹地,该电站创新性地将生态修复与清洁能源开发有机结合,采用“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的林光互补立体化生态模式,这种模式为后续三北地区光伏治沙项目树立了样板,引领了光伏治沙的发展潮流。

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蒙西新能源公司电站负责人介绍,该电站采用智能跟踪光伏支架系统、智能组串式逆变器、电力载波通信、智能IV诊断、智能光伏管理系统等先进产品和技术,实施升压站无人值守,在“沙漠之光”运维中心实现远程集控,达到光伏电站智能化发电和运维。截至4月末,电站清洁发电23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16万吨,减碳效益显著。

鄂尔多斯市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瑞宗介绍,鄂尔多斯扎实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高比例应用,深入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依托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采煤沉陷区等区域,大力推动“光伏长城”和“一廊多点”新能源生态治理项目,累计建成新能源装机规模2257万千瓦,完成治沙约90万亩。

充分利用荒漠化治理区、采煤沉陷区等区域,建设大型风光发电基地,联动“光伏+治沙”,以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项目为支撑,构建高比例清洁电力外送基地。据介绍,鄂尔多斯全市获批新能源装机规模超8000万千瓦,已建成装机2219万千瓦,是2020年装机的七倍。这座“暖城”以创新与担当,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绿进沙退”的中国能源品牌。

首创零碳产业园 打造“风光氢储车”产业新高地

走进鄂尔多斯建成的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这里吸引了远景、隆基等一批新能源头部企业入驻。在产业园内,一排排现代化的厂房整齐排列,生产的光伏组件和储能设备等通过高效物流系统运往全国各地,安装在广袤的沙漠、山丘和屋顶上,源源不断地为千家万户输送清洁的绿色电力。

在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专家与媒体代表听取蒙苏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介绍及园区内的企业基本情况介绍。蒙苏经济开发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开发区聚焦“风光氢储车”产业链,重点布局“双百GW”产业,创造了六个自治区第一:第一条动力电池生产线、第一个光伏全产业链、第一台氢燃料电池系统、第一条2000标方电解槽生产线、第一条光热发电平面镜生产线、第一条光热发电曲面镜生产线,填补了相关产业空白。远景全球首创零碳产业园模式在鄂尔多斯成功落地和运营,零碳产业园集成了可再生能源、动力电池与储能、电动重卡、电池材料等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助力其实现从传统能源依赖型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隆基光伏全产业链项目占地2500亩,总建筑面积超过137万平方米,项目整体建设46GW硅棒硅片+30GW电池+5GW组件。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两年建成”的“鄂尔多斯速度”。

在国鸿氢能展厅,专家和媒体代表参观了该企业生产的氢燃料电池。在今年交付的搭载国鸿氢能燃料电池系统的重卡已应用于煤炭短途运输等场景,为“风光氢储车”战略注入动能。

据了解,鄂尔多斯将氢能领域纳入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4+1”重点点位,重点在电氢多能转换、天然氢气勘探、氢燃料电池研制等领域寻求突破。全市已建成加氢站十座,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超过300辆,开通煤矿至集运站、化工终端等十条新能源重卡运输专线。

刘瑞宗表示,鄂尔多斯持续培育壮大零碳产业,建成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当前正在打造零碳产业园“领军样本”,致力于为全球绿色工业体系提供新范式,引领能源行业迈向绿色未来。下一步,鄂尔多斯将全面加强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持续深化鄂尔多斯能源品牌打造,强化典型案例宣传推广,不断提升鄂尔多斯能源产业在全国、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作者:余娜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