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科学技术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世界创新版图,以AI、超级计算、物联网等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在动态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发展浪潮里如何紧跟时代脉搏,实现创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重构产教融合新范式、搭建人才培养新生态,成为院校持续“上新”、企业“加速”变革的一道“必答题”。
美的集团美云智数院校生态总经理江宝仁表示,产教融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磨刀石”,不仅能够基于企业需求“定向设计培训课程”,为企业输送具备制造技术基础和数字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还能共建“校企科研”新生态。如何克服数智人才需求升级所面临“产教断层”难题,美云智数给出了“参考答案”。
江宝仁告诉记者,美云智数致力于打造价值共赢生态,以数字灯塔学院为载体持续进化,共创数字化人才高质量就业、校企横向课题合作、数字化人才标准及认证的新范式,围绕Enterprise、Factory、Education发布MEAgent共创计划,进一步促进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知识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助推“中国智造”。
未来的企业都是数字企业
校企重组解构“意难平”
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一块“磨刀石”,产教融合是连接校企的“人才桥梁”,核心优势是基于企业需求能够“定向设计培训课程”,为企业输送大量的实用型人才,但校企两端始终“意难平”,缺少深度融合的机制:一是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不匹配。二是校企合作方面,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机制。三是就业压力方面,岗位学历贬值带来就业冲击。四是科技创新方面,AI技术发展冲击传统岗位。
江宝仁认为,未来的企业都是数字企业,把数字企业搬到学校里面作为学生教学实训实习一个场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数字企业、什么是工业企业,以及怎么运作运转的。数字化转型特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国家从政策、资金给予了大量的支持,推动了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认知层面、实践层面有很多推进。“当新技术来临之后,比如AIGC、DeepSeek火了之后,这种AI应用能力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之后会变成什么样都是新的挑战。”江宝仁说。
事实上,对于中小企业转型来说,随着每一个具体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智能体开发出来之后会加速数字化转型,整个效益效能水平呈几何级指数上升。比如,数智转型与工业软件开发从来不只是技术和工具本身的叠加,而是需要结合创造力和同理心,美的集团美云智数凝练自身经验,精研技术突破让实践智慧成为数字领航道路的指南针,与千行百业共同向新智造的未来出发。江宝仁强调,创新“反应堆”不断裂变产业新势能,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数智人才是创新体系的“新质生产力”。
聚焦“工业+教育”双轮驱动战略
与时代共振,与实践智慧同行。财富世界500强——美的集团从早期的“百模大战”到如今的“千模竞技”,基于AI大模型的应用正在不断渗透“研产供销服”各领域,更是打造FactoryAgent为工厂装上“智能大脑”,重构智能制造全价值链场景,打造绿色化、低成本、柔性化的智能工厂。江宝仁介绍,美的集团5年累计研发投入近600亿元,加速AI、机器人等前沿科技创新,2024年AIGC应用整体降本将近2亿元,“看不见”的收益更是无法估量。
作为方案领先的工业软件企业,美云智数生态聚焦“工业+教育”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通过成熟的工业软件产品体系,持续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另一方面通过产教融合,搭建自动化、精益化、数字化、智能化“四化复合型人才”的课程体系以及岗位综合实践教学,形成产业与教育、企业与院校的深度协同机制,亲历并传承着“美的实践”。
江宝仁表示,校企合作原来都是碎片化,学校没有产业侧场景经验,学校教学不像产业侧那样激烈竞争,但产业环境每天都有变化的信息量,应用场景特别多。因此,新技术与教学必然会带来一个现象,即面对新技术应用的时候有一定的实践差距,所以这是当下产教融合最大挑战与障碍,目前我国有很多优秀企业已经在探索。
美云智数以“世界500强工业实践+13年数字化成功经验”为资源纽带联合院校和企业,通过产教融合践行“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开放共享实践教学,并不断深入“研-产-供-销-管”等多个领域,融合全价值链业务端到端,推进校企深度融通,形成“能力前置-实战考核-择优录用”人才输送机制,体系化推动企业需求与教育的精准匹配。江宝仁表示,凭借“全球化实力+国家级平台”,美云智数产教融合以美的数字灯塔学院为抓手,触摸AI+制造业的新动脉,将企业、工厂业务场景的AIGC应用深度融合并形成技术能力。
实际上,美的集团美云智数基于“人才共育、就业直通、科研协同”的价值共创理念,通过“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实践共创与知识沉淀、科研协同与成果转化”三大路径,创新延展校企共创模式,搭建“专业探究发展+教师科研创新+学生实习就业”生态平台,为制造业持续提供智力支撑和输送实战型、创新型、复合型数字化人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