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叶县任店镇月庄村,一片郁郁葱葱的韭菜地成了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这里的韭菜种植及深加工基地作为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柱,正以蓬勃的发展态势,带动当地村民走上致富之路,书写着农业产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千亩韭菜田,托起村民致富梦
月庄村的韭菜种植规模宏大,千亩的种植面积,每年产出约9000000斤韭菜,这样庞大的产量,在周边地区都极为少见。为了照料这片韭菜地,上千名务工人员辛勤劳作,其中数百人都是当地村民。在韭菜地务工的村民,人均月工资达到两千左右,这份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的稳定收入,实实在在地提升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对于农村居民来说,能够在家乡就业赚钱,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实现经济独立,幸福感油然而生。
韭菜种植有着“三分种七分割”的说法,而当地妇女更是在韭菜收割环节展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从最初的“割不好”,到逐渐“能割好”,再到发明出实用的割韭菜小工具,她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收割技能,从普通的劳动者成长为“割韭菜小能手”。如今,当外地韭菜商户有需求时,这些身怀绝技的妇女甚至会被邀请前去帮忙收割,实现了从传统务农人员向技术人才的转型,进一步拓宽了就业渠道和增收空间。
政策科技双驱动,产业发展添动力
月庄村韭菜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引导下,平顶山在韭菜研发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诸多成果,为月庄村的韭菜种植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后盾。叶县及乡镇领导多次深入月庄村调研,将韭菜产业列为重点扶持项目,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
在产业发展前期,农户们在韭菜种植用药技术等方面遇到了难题,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影响了韭菜的品质和产量。政府得知后,迅速行动,引入科技力量,积极协调农业科研机构、高校专家等各方资源,组织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帮助农户攻克难题。专家们手把手地教农户如何科学用药,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选择合适的药剂和使用方法。同时,针对韭菜在市场中面临的价格波动风险,以及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对种植的影响,政府将韭菜纳入保险范畴。农户们只需缴纳少量保费,就能在遭遇风险时获得相应赔偿,这无疑为农户吃下了“定心丸”,让他们能够更加安心地投入到韭菜种植中。
多元发展强链条,乡村振兴谱新篇
除了新鲜韭菜的种植与销售,月庄村还积极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推出了韭花酱和韭菜挂面等特色产品。这些深加工产品不仅丰富了韭菜产业链,还凭借独特的风味和品质,销往全国各地,进一步提升了月庄村韭菜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影响力。“九种韭菜当中,有六种都是在平顶山”,这不仅彰显了平顶山在韭菜品种培育方面的优势,也让月庄村的韭菜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叶县任店镇月庄村的韭菜产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鲜活样本。它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将村民凝聚在一起;借助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突破发展困境;依靠产业链的延伸,提升产业价值,让小小的韭菜成为带动村民致富、推动乡村发展的大产业,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任徐颖、马湘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