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朱队长帮腿脚不方便的彭大叔挑豌豆。
“时光如梭,四载驻村路,从初来时的忐忑到如今的笃定,从“外来干部”到村民口中的“自家人”,这片土地早已融入了我的血脉。回首这1400多个日夜,有汗水、有感动,更有与乡亲们并肩前行的温暖。”湖南省桃源县派驻龙潭镇落家坪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雷雨田说到。
从“蓝图”到“实景”:见证乡村蝶变
初到落家坪村时,眼前是泥泞的土路、零星的旱田和村民紧锁的眉头。驻村工作队白天走访,夜晚开会,硬是靠着脚底板和笔记本,摸清了全村2388人的家底。还记得第一次在村部挂上“乡村振兴规划图”时,有村民嘀咕:“这图能变成真路吗?”如今,近多数公路都进行了硬化,7座新修的水坝滋润着千亩良田,光伏电站和灌溉水渠让村集体收入翻了几倍。看着乡亲们开着三轮车运粮卖菜,雷雨田笑着说:“这图上的线,都踩进咱村的泥土里了。”
图为驻村工作队为贫困农户送去衣服等物资。
防返贫,更要“暖心”
防返贫监测是根紧绷的弦。四年来,雷雨田和队友们踏遍全村每一户门槛,从排查169户贫困户到动态跟踪监测户,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但比数据更触动雷雨田的是那些“人间烟火”里的故事。朱队长有次走访3组彭大叔家,正逢豌豆丰收季,暴雨突至,彭大叔一人在地里手忙脚乱。朱队长二话不说抄起扁担,和老人一起冒雨将几十斤豌豆挑回家。浑身湿透的他摆摆手:“我当过兵,这点活儿算啥!”后来彭大叔逢人便夸:“瘦瘦的队长,挑担子比咱庄稼人还利索!”
图为驻村工作队走访看望贫困村民,并为其送去物资。
小院里的“亲人”情
驻村越久,越懂得“帮扶”二字的分量。雷雨田的帮联户熊奶奶年过八旬,独居在山腰的老屋里。每次去看她,她总颤巍巍地从灶台边摸出几把青菜、几个红薯往怀里塞。一推辞,她便佯装生气:“嫌弃我老婆子的东西?”
有次逢旱情,担心她挑水不方便,特意给她送了几桶纯净水,她却偷偷把一包土板栗塞进包里。如今,她依然会在雷雨田离开时“藏”点东西,而雷雨田学会了悄悄放回一袋米、一壶油。这份“你来我往”,早已超越了帮扶,成了割舍不断的牵挂。
图为驻村工作队员雷雨田认真记录独居老人反映的生活难题。
初心不改,脚步不停
四年里,驻村工作队争过项目、熬过通宵、吵过方案,也曾因群众的不理解而委屈。但每当看到7组刘家坪的蓄水池涌出清水,12组的老覃蹚过新桥时笑得满脸皱纹,听到脱贫户老邹说“今年养牛挣了钱,娃的学费不愁了”,所有的苦都化成了甜。
驻村四年,雷雨田不但学会了用方言和老人唠家常,也习惯了走夜路时手电筒的光晕,更懂得了“脚下沾泥土,心中装百姓”的深意。未来的路还长,但雷雨田更清楚的知道:“落家坪的炊烟升起时,总有一盏灯是为我们而留。”(朱海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