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苦练内功打造全球品牌 中国企业出海“以变应变”

作者: 刘德炳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5-16 13:25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刘德炳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其粗暴推出的关税政策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正在对全球经济、企业造成广泛冲击。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媒体5月3日报道,美国著名投资人沃伦·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美国对贸易伙伴征收关税是一项战略性失误,这会疏远盟友并激起全球的不满。

我国中小企业在政策和市场的支持下,正加速出海步伐。受关税战影响,我国经济、外贸、企业等多个层面将面临一定压力,出海步伐将受到波及。

专家表示,面对关税冲击,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需要苦练内功,调整出海策略,同时加强品牌建设,“以变应变”,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危与机并存

关税战已从单纯贸易摩擦演变为产业链重构的催化剂。

日前,CIC灼识咨询与渣打银行联合发布的《2025中国中小企业出海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当前中国已全面进入企业大航海时代,形成以自主品牌建设为核心、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新兴市场为突破的发展新格局,同时中小企业正加入出海进程。

《蓝皮书》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2023年中国境外企业数量已有约4.8万家,逐渐遍布全球。2024年,中国企业宣布的海外并购总额已超300亿美元,覆盖全球,横跨能源、先进制造、科技等多个行业领域。

《蓝皮书》数据显示,大型企业中,30%已实施出海战略,20%有出海意向或计划;中型企业中,39%已实施出海战略,37%有出海意向或计划;小型企业中,18%已实施出海战略,29%有出海意向或计划;微型企业中,14%已实施出海战略,14%有出海意向或计划。

“当前,大中型企业出海比例高,中小微型企业出海意愿高。”CIC灼识咨询董事总经理张辰恺告诉中国工业报,在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新兴市场需求扩容、技术研发实力跃升、出海通道持续拓宽的叠加效应下,中国中小企业迎来新一轮出海战略机遇期,正加速出海步伐。

张辰恺表示,与此同时,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尤其是部分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进一步对我国外贸形成一定的风险。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专职研究员刘道学告诉中国工业报,特朗普开启的关税战本质是单边主义对多边贸易体系的冲击,关税战对世界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冲击,拖累世界经济复苏。短期内加剧全球经贸不确定性,导致中美贸易成本激增甚至局部脱钩,会对我国经济和外贸带来一定压力。长期可能加速全球产业链重组,迫使各国探索更平衡的贸易合作模式。

刘道学进一步表示,从对我国经济和企业的直接冲击看,美国对华商品平均关税达157%,导致中国企业出口美国的成本陡增,降低产品出口竞争力,显著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尤其像机电、家具等对美依赖度高的行业,短期内面临订单流失压力。“关税战已从单纯贸易摩擦演变为产业链重构的催化剂。”

北京中成博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风控部门负责人告诉中国工业报,关税战意味着企业成本的增加,产业链的调整,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企业产生直接影响,但中国企业并非没有转机。

“以变应变”

中小企业需正视两大趋势:一是“双循环”动态深化,二是合规竞争常态化。

刘道学表示,面对关税冲击,中小企业需要苦练内功,“以变应变”,从短期应对进入战略调整。

一是市场分散化。包括减少对美国单一市场依赖,开拓新兴市场,重点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RCEP成员国;深耕国内市场,挖掘国内消费升级需求,开发符合“双循环”政策导向的内需型产品线。

二是增强供应链韧性。既要调整区域布局,分散供应链风险;同时要扩大本土化采购,提高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国内采购比例,规避进口环节的额外关税风险。

三是加快数智化转型。中小企业基于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消费者偏好,分析目标市场产品定位,提升供需匹配效率,减少市场信息不对称,推进AI与云技术驱动的营销出海,“以质换量”减缓关税冲击的不利影响。

四是提升议价能力。在出口合同中明确关税分担条款,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议价能力,部分关税成本可向客户或供应链上游转移;动态调整定价策略,根据目标市场承受能力分层定价,对高关税市场推出高端定制化产品,低端市场采取成本压缩策略。

五是用足政策红利。包括利用RCEP企业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争取地方政府专项补贴;主动申请“对等关税”豁免清单,参与政府组织主导的出口信用保险专项计划和供应链纾困计划;抢抓出口退税政策窗口;灵活运用跨境结算工具。

上述北京中成博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风控部门负责人表示,对于中国出海企业而言,必须迅速做出转变:一是市场多元化调整;二是优化供应链布局;三是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四是利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五是与美国进口商协商共同承担关税;六是依托政府支持和政策应对。

刘道学表示,面对关税战,中小企业需正视两大趋势。一是“双循环”动态深化,内需市场技术标准与消费偏好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倒逼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而非依赖低价策略;二是合规竞争常态化,原产地规则、碳关税等非关税壁垒将成新挑战,合规管理能力将成为企业生存的“隐性门槛”。中小企业需苦练内功,以“动态防御+主动升级”应对关税战,未来要构建“政策+市场+技术”的支持体系。政府通过降成本、拓市场、强创新的政策组合拳,在稳住基本盘的同时,强化精准性与协同性,避免短期救济演变为长期依赖。

张辰恺认为,中小企业的出海需结合自身禀赋选择“轻量化”路径,避免与大型企业直接竞争,通过品牌差异化、区域聚焦、本地化运营、生态合作和合规管理五大核心策略降低风险并提升成功率。

品牌跃升

出海企业不仅仅依赖价格竞争,更多要注重品牌的建设与国际化。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出海开拓新市场,是大有可为之路,加强出海企业的品牌建设正当其时。

“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出海开拓新市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经济研究所、世界发展研究所原秘书长,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砚农向中国工业报表示,在企业出海的征程中,品牌传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而其核心在于推进多元文化融合与管理。

近年来,华为等企业通过长期深耕海外市场,逐步实现品牌全球化,获得广泛认可。

“在国际市场树立品牌形象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国际影响力,拓展商业机会和合作空间,推动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张辰恺表示,出海企业不仅仅依赖价格竞争,更多要注重品牌的建设与国际化,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打造品牌形象来提升企业的国际市场地位。

刘道学表示,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品牌建设可在四方面发力。一是技术驱动品牌价值。加大研发投入塑造核心竞争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品牌溢价能力;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境传播内容存证,增强可信度;通过AI算法生成多模态内容,快速适配不同市场的文化需求。

二是文化融合与本地化。包括产品适配、营销本土化、分层定价与精准定位等。

三是ESG品牌塑造。通过绿色制造、社会责任项目提升国际认可度;通过ESG认证、专利技术等硬核附加值,将关税压力转化为消费者可感知的价值升级。

四是产业链协同出海。联合上下游企业共建海外产业园,形成品牌集群效应;升级品牌全球化战略,跳出传统价格竞争逻辑,以“技术力+品牌力+文化力”构建全球竞争力,例如通过专利布局、设计创新提升品牌溢价。

刘道学进一步表示,中国企业出海需以“技术突围+文化破局”为核心,未来要继续苦练内功,加快转型升级,包括产品差异化,从代工转向自主品牌,品牌不断升级。通过供应链韧性、价值分层、数字化传播三大抓手,在关税战压力下实现从“中国制造”到“全球品牌”的跃升。

郑砚农认为,置身于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环境中,唯有在涵盖管理、技术、模式等多方面实现持续创新,企业才能成功突围,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作者:刘德炳

编辑:袁海霞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