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马来西亚直飞黄山,安徽文旅为何吸粉东南亚

作者: 毕梦飞 来源:中新皖事 发表时间:2025-05-15 14:43
分享到:

五月的皖南,山峦叠翠,水墨氤氲。

随着黄山屯溪国际机场首条直飞马来西亚吉隆坡的航线开通,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对话悄然展开。

黄山市推介会现场。张雨生摄

5月初,应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邀请,马来西亚旅行商与媒体代表团深入宣城、安庆、铜陵、池州、黄山五市,以脚步丈量徽风皖韵,以镜头记录文化肌理。

这场为期一周的采风,既是安徽拓展东南亚入境游市场的关键一步,亦是两地文旅合作的开放实践。

文化共鸣:非遗技艺与历史街区的“双向奔赴”

皖南的山水与人文,如同一部千年未合卷的诗集。

当马来西亚旅行商与媒体代表团走进粉墙黛瓦的村落,触摸宣纸的肌理,聆听黄梅戏的婉转,文化的共鸣在非遗技艺与历史街区间悄然生长。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纸一墨,皆是中华文明的活态注解,亦是跨越地域的对话载体。

马来西亚旅行商一行走进永泉小镇

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旅游特约记者梁韵矜在宏村南湖畔驻足感叹:“这里的古建筑群与南湖倒影构成天然画卷,每一步都是历史的回响,最适合慢慢感受。”

她特别提到黄山风景区“将自然奇观与完善设施结合,既安全又便于深度体验”,而犁桥水镇夜晚的铁花表演更让她领略到“民间技艺的璀璨生命力”。

马来西亚旅行商一行走进中国宣纸博物馆

在泾县宣纸文化园的捞纸池畔,马来西亚旅行商代表屏息凝神,指尖轻触竹帘,水波荡漾间一张薄如蝉翼的宣纸初现雏形。

“原来每一张纸都要历经108道工序,这种匠心让我想到马来西亚的蜡染工艺,都是时间沉淀的艺术。”马来西亚melody电台主持人龙纹敏的感慨,道出了代表团对徽州非遗技艺的震撼。

文化的共鸣在安庆持续升温。黄梅戏博物馆内,龙纹敏模仿起《为救李郎离家园》的兰花指手势,直言:“黄梅戏的柔美中藏着力量,就像我们的传统舞蹈‘扎宾’,看似轻盈实则充满韵律,而《女驸马》则它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柔中带刚的韵味。”

“黄山堪称自然的奇迹——光明顶云海翻涌时,仿佛置身仙境;飞来石孤悬峭壁的奇观,连我们见惯热带雨林的同行都惊叹不已。”

马来西亚日昇旅行社负责人符茳珸说,铜陵的工业文旅融合令人耳目一新:“在铜官府看千年铜器铸造技艺,再到铜陵博物馆触摸‘中国古铜都’的历史脉络,这种从工艺到文明的完整叙事,特别适合亲子家庭深度体验。”

夜幕下的安庆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青石板映着暖黄灯笼,明清商铺的雕花窗棂令代表团流连忘返。

马来西亚旅行商一行走近振风塔

“在吉隆坡茨厂街能看到华人文化,但这里的原真性更令人心动——历史不是标本,而是仍在呼吸的生活。”游客李顺们的评价,印证了安庆市文旅局“修旧如旧”保护策略的成功。

文化根脉的深掘,让安徽文旅不止于风景的展示,更成为文明互鉴的桥梁。当南洋客商从技艺体验中读懂匠心,从戏曲韵律中感知东方美学,文旅合作便超越了商业逻辑,升华为价值观的共情与传递。

政策赋能:航线织网与便利服务的“硬核支撑”

从航线织网到支付无忧,从门票优惠到真金激励,安徽文旅国际化的每一步,皆有政策体系的强力托举。这些硬核支撑,既破解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局,更重塑了境外游客“想来、易来、乐来”的文旅生态。

马来西亚旅行商一行走进黄山屯溪国际机场

“从吉隆坡直飞黄山仅需5小时,马来西亚游客清晨出发,下午就能在宏村南湖画桥赏落日。”一路上的美好的行程,符茳珸在考察途中已开始计划“周末微度假”产品。

2024年以来,黄山机场开通了7条国际航线,池州港迎国际游轮停靠,黄山北站开通直达香港高铁班次;全省34家离境退税商店、2万余家外卡受理商户织就“支付无忧网”;外语标识全覆盖,边检“一站式”服务中心实现“一窗办结”。“

马来西亚旅行商一行走进永泉小镇观看民俗表演

行动与市场共振,入境游政策持续推动安徽从‘过境地’转型为‘目的地’。”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安徽省入境旅游人次同比增长94.8%,国际旅游收入增幅达124.1%。

这样的增势同样被马来西亚旅行商关注。他们表示,当下,越来越多国际游客将安徽列为深度体验中国风土人情和现代生活的目的地。

便利化服务细节更令代表团惊叹。铜陵永泉小镇内,旅行商曾德瑞用外卡扫码支付购买特色工艺品,全程仅耗时10秒。“安徽的‘皖美支付’品牌确实名不虚传!”他提到的正是安徽省打造的2万余家外卡受理商户网络。

马来西亚旅行商一行走进太平湖

据介绍,今年以来,安徽从省级层面将拿出2000万元对入境游人次、包机等予以补贴,黄山市14处国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门票、池州市20家景区门票对境外游客实施半价优化。曾德瑞表示:“政策红利叠加文化吸引力,安徽文旅产品在东南亚市场潜力巨大。”

在安徽入境游的推动中,政策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文旅对话的催化剂。

当便利化服务消弭地理隔阂,当激励机制点燃市场热情,安徽文旅的国际化之路便有了可复制的范式——以系统思维构建生态,让世界看见山水背后的开放胸襟。

合作共生:产品共研与市场互通的“破局之道”

文旅合作的本质,是资源与需求的双向适配。

马来西亚旅行商带来的不仅是客源市场的想象,更是文化IP共创的契机。从线路设计到业态创新,从客源互送到价值共鸣,两地正以文旅为媒,探索共生共荣的新模式。

马来西亚旅行商一行走进桃花潭

“一直以来,马来西亚与中国互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2024年,马来西亚接待中国游客约370万名,同比增长130.9%。4月16日,中马正式签署互免签证协定,不仅是两国关系的‘升级键’,更是两地文旅合作的‘加速器’。”

在5月9日晚举行的黄山市推介会上,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王靖表示,诚邀大家常来常往,乘包机,游安徽,安徽一定是你四季皆宜的最佳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白天看景,晚上看戏——这种文旅融合模式完全契合马来西亚华人的消费习惯。”当晚,曾德瑞对“徽剧+夜游古城”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未来,黄山市宏村的粉墙黛瓦与池州市杏花村的诗意田园,将成为其旅游线路设计的灵感源泉。

谈及行程设计,符茳珸已勾勒出清晰蓝图:“我们将以‘三阶体验’串联全龄需求:黄山徒步满足青年探险者,宏村写生、宣纸文化园捞纸体验锁定亲子客群,永泉小镇的江南园林和温泉疗愈则瞄准银发市场。”

他翻开手机里记录的臭鳜鱼、毛豆腐等徽菜照片笑道:“这些‘舌尖上的冒险’会成为行程亮点。回国后我们将联合马来西亚旅游同业会,以‘一城一非遗’为主线,设计老少皆宜的环线行程——既要让青少年在黄山地质奇观中学习,也要让长者在古镇慢生活中找到共鸣,真正实现三代同游、各得其乐。”

龙纹敏在池州考察后表示:“九华山的康养氛围令人着迷,这里适合放慢脚步细细感受。朱光潜先生在《谈美》里说的‘慢慢走,欣赏啊’,完全就是九华旅行的真谛。”

马来西亚旅行商一行走进九华山

她分享道:“走在山间步道,能发现许多隐秘的角落——可能是某座古寺旁的一株老树,或是转角处突然出现的云海。这种‘慢旅行’既能疗愈身心,又能真正体会文化底蕴。”

更深层的合作在资源互通中萌芽。2024年,黄山市西溪南镇先后承办RCEP地方论坛、安徽国际旅游节等活动,接待驻华使领馆代表、留学生研修班等近5000人次,为当地入境游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

当下,漫步西溪南村,可以看见外国艺术家传授青瓷技艺,外国游客参与制作在地美食,本地村民则在枫杨市集上售卖手作竹编与创意茶器。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织,让文化体验超越观光层面,升华为情感共鸣。

“合作不是单方面的资源输出,而是双向的基因融合。”行程过后,马来西亚旅行商大多产生了这样的共识。

走进安徽,当徽派民宿遇见南洋风情,当诗画山水碰撞热带雨林,文旅丝路便跳出了地理边界,成为文明对话的立体网络——这里有商业的逻辑,更有文化的温度与智慧的共创。

黄山迎客松。吴春晖摄

从宣纸文化园的匠心传承到黄梅戏博物馆的沉浸体验,从黄山宏村的粉墙黛瓦到九华山的佛国胜境,马来西亚旅行商与媒体代表团用脚步丈量安徽文旅的深度与温度。

黄山屯溪至吉隆坡直航的开通、安徽省2000万元入境游激励政策的落地,以及景区门票优惠等举措,为市场开拓注入强劲动力。

正如马来西亚旅行商所说:“在安徽,我们不仅找到了旅游合作的密码,更发现了文明互鉴的星光——它照亮的不仅是山水,更是人心相通的道路。”

当马来西亚旅行商带回皖南的文旅图鉴,当徽州非遗技艺与南洋风情碰撞出新的火花,这场跨越山海的对话,正以文化共鸣为纽带,书写着皖南文旅国际化以及安徽入境游的新篇章。

作者:毕梦飞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