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村企合作展新篇 乡村振兴开新局

©原创 发表时间:2025-05-15 09:06
分享到:

右一为驻村第一书记叶洪林,中间为立丰肥业总经理翟东玲,左二为大徐村党委书记徐欢欢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驻村工作队的协调下,安徽省亳州立丰有机肥科技有限公司与谯城区赵桥乡大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于5月9日正式签署《乡村振兴合作协议》,同时举行了有机肥捐赠仪式。通过“企业+村集体”深度融合模式,构建产业发展、技术赋能、民生改善的多维合作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优势互补锚定振兴目标

拥有农业技术与市场渠道优势的亳州立丰有机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丰公司”),与具备土地资源和人力基础的大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下简称“大徐村合作社”)达成共识:聚焦蔬菜药材种植、家禽饲养、土壤改良、农产品销售等核心领域,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三大提升”——农产品质量产量提升、村民生产技能提升、乡村生活环境提升,最终达成“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振兴目标。这一规划既响应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要求,也贴合安徽省“千企兴千村”行动的实施方向。

五大板块构建合作矩阵

种养结合筑牢产业根基。大徐村合作社将流转100亩土地用于蔬菜、药材规模化种植,并协调适宜场地发展蘑菇,养殖规模达10万棒。立丰公司则发挥种苗培育优势,提供优质种子种苗,并组建技术团队定期驻点指导,涵盖种植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肥料配比等全流程,从源头保障农产品品质。此举与农业农村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导向深度契合,通过标准化生产提升产业竞争力。

土壤改良守护耕地红线。依托企业在肥料研发领域的技术积累,立丰公司将对合作土地开展土壤检测,量身定制改良方案,无偿提供有机肥等改良物资及技术支持。大徐村合作社组织村民配合实施,通过科学施肥、轮作休耕等措施提升土壤肥力,为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提质奠定基础,落实《安徽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关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要求。

产销协同打通市场链路。双方建立“产供销”全链条协作机制:立丰公司利用线上线下渠道拓展市场,重点对接商超、电商平台及深加工企业,保障农产品溢价销售;大徐村合作社负责采收分拣、标准化包装,确保产品符合市场准入标准。同时,双方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动态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形成“市场导向、按需生产”的良性循环,破解农产品“卖难”痛点。

技术赋能培育新型农民。针对村民技术需求,立丰公司每月组织农业技术培训,内容涵盖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数字化管理等实用技能,并开通24小时技术热线实时答疑。此举旨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呼应《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计划》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部署,从“输血”到“造血”提升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公益联动改善乡村民生双方计划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用于乡村公益,重点推进道。路亮化、人居环境治理,开展环保科普、困难群体帮扶等活动。立丰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公益行动提升乡村宜居度,助力乡风文明建设,落实《安徽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中“统筹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机制保障实现合作共赢

双方约定:立丰公司有偿提供种苗肥料(按市场价结算)、免费输出技术,承诺按时足额支付村集体收益;大徐村合作社负责组织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并全程监督合作进程。收益分配上,项目盈利由村合作社自主支配,优先用于扩大再生产及村民福利,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违约责任与争议解决条款则为合作上紧“安全阀”,确保双方在技术服务、市场开拓、收益分配等环节规范履约,保障村集体和企业合法权益。

此次合作是谯城区探索“村企结对”模式的典型实践,标志着乡村资源与企业优势从“简单叠加”迈向“深度融合”。随着协议落地实施,大徐村有望在3-5年内形成特色种养产业集群,带动百余名村民就业,村集体年收入预计增长10%。正如大徐村合作社理事长马丁所言:“企业带技术、带市场,村里出土地、出人力,这样的‘强强联合’让乡村振兴有了实实在在的‘施工图’。”

当前,双方正加快推进土地规划、种苗采购等前期工作,预计首批蔬菜种植项目将于6月初启动。这场“乡村资源”与“企业动能”的双向奔赴,正为皖北乡村勾勒出产业兴、农民富、生态美的振兴新图景。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