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轻工巧技 | 玉雕观音造像技艺

©原创 发表时间:2025-05-13 12:11
分享到:

玉雕艺术是轻工业重要门类,也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玉雕技艺品类繁多,观音造像技艺即为重要题材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融合了中国的传统玉石雕刻工艺与佛教文化。

《西游记》第八回道:“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故镇太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观音,落伽山上慈悲主,她是吴承恩笔下偏爱的形象,人与神的完美结合。从古至今,无论是小说形象,还是民间传说,观音都是一位悲天悯人又法力无边的善神,她有着人性的鲜活,也有着神性的高贵。观音是佛教中慈悲与智慧的象征,在中国民间影响深远。中国民众对她的崇信远在其他佛教神祇之上。



观音的形象与她的传说也是玉雕喜爱的题材之一。全国轻工技术能手,上海工匠姚圣云介绍:“玉雕观音造像技艺便是佛教经义与传统的工艺美术,特别是玉雕技艺相结合的产物。玉雕,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然而,玉雕观音造像的具体起始时间可能因历史记载的不完整而难以确切追溯。不过,从历史文物来看,玉雕观音造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姚圣云从事玉雕创作二十余年,她根据多年的创作经验总结表示:“从魏晋时期开始,玉雕观音造像的造型逐渐从瘦削变为丰满,神情从严肃变为庄重而慈祥。唐代是中国佛像艺术的巅峰时期,玉雕观音造像的造型比例匀称,结构合理,衣饰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宋代以后,玉雕观音造像的造型更加多样化,既有继承前代的风格,也有创新的形式。”



姚圣云在2024年个人玉雕作品展,宣传海报上其代表性作品即为一尊《慈航普渡》的玉观音造像。

玉观音立像赤足立于云座上,结高髻,上覆巾垂肩。面容端庄丰润,微含笑意,呈俯视状。身着广袖通肩大衣,垂挂璎珞,双手持念珠,交叉置于腹前,下着长裙,衣褶随风飘动,文静慈祥,娴静若思。

该立像工艺精湛,比例准确,继承了唐代表现佛像艺术的绘画风格,使观音形象很有唐代韵味,既端庄肃穆,又平易近人、富有人情味,成为人们赋予想像和期待美善与圣洁的化身。在注意表现人物内在性格的同时,作品着意对神态与衣服纹饰进行刻画,衣纹线条清晰简洁,柔和流畅,翻转自然,圆劲有力,面部肌肉富有质感,表情传神。加以和田玉细腻的质地和独特的润白,将观音静美柔曼、朴素典雅的风韵展露无遗,形神兼备,充满艺术魅力。



其创作的析木玉《千手观音》、《三十三观音》、白玉《观自在》等,每一尊造像都于平和内敛中透露出丝丝禅意,多次摘获全国及行业顶尖奖项。作为上海市非遗传承青年人才,在姚圣云看来,玉观音题材既不失现代审美情趣,又集传统文化韵味于一身。她在创作中选择回归海派精工传统,运用所学,集非传统泥塑、西方雕塑等工艺于一体,力求创作出既带有东方韵味,又符合当代审美的玉观音。



“玉雕观音造像的创作过程,首先会根据玉石的质地、颜色和纹理,精心挑选适合雕刻的材料。选材完成后,根据玉石的特点和自己的创意,设计出雕刻图案。这一过程需要充分考虑玉石的天然特性和造像的艺术表现力,比如确定是作牌件还是立体件。”

“在确定了设计图案后,就会进行起坯工作,即将玉石材料加工成初步的形状和轮廓。随后进行粗雕,使用较大的雕刻工具去除多余的材料,形成作品的初步形态。粗雕过程中需要注重观音造像整体的准确性和比例协调性。在粗雕后,使用更精细的工具进行精雕,对作品的细节进行刻画和雕琢。这包括人物的面部表情、衣物的褶皱、山水的纹理等,每一处细节都需要精心雕琢,力求逼真和生动。精雕完成后,还需要进行修整工作,对作品进行最后的调整和完善。最后,作品需要经过打磨和抛光处理。”姚圣云说,“完成一尊立体的白玉观音像造像至少要花一年以上的时间,要依据观音造像所处的不同时空、历史传说,经常要进行反复思索调整,我的作品许多还融入了我设计的专利云牌头元素。”

为了让创作更加鲜活生动,进而将千年玉雕观音造像的古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姚圣云一有空就外出采风。她认为想要创作一件好作品,就必须研究透它的文化,它的背景,它的前世与今生。



“我希望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作品,争取做到这一件是‘传世之作’。”姚圣云的话语,道出了一位非遗传承者的初心与坚守。近年来为了让玉雕艺术后继有人,姚圣云多次走入院校讲学,以“带徒授艺+公益传习”模式培养新生力量,她也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玉雕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中来。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