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区坚守文化传承初心,持续加强遗产保护,紧扣新时代文物“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深耕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以朱砂古镇文旅融合为突破口,撬动区域高质量转型发展杠杆,开启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华丽蝶变。
走进朱砂古镇“那个年代”一条街,仿佛穿越回了上个世纪工业蓬勃发展的时期,无论是火热的爆米花师傅、忙碌的打铁匠、热情的商店老板、茶馆倒水的姑娘,还是沉默寡言的老鞋匠,都让游客瞬间融入到古镇的历史场景之中。
“从进来开始我就一直在拍照,挺怀旧的,我感觉特别是老一辈的,有时间一定要过来转转。”云南游客杨学光说。
55岁的田海是土生土长的万山人,也是一名“矿三代”,如今化身“那个年代”街区的爆米花师傅。凭借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古镇工业历史的了解,他用精湛演技,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为游客重现古镇往昔繁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古镇曾经的光辉历史。”
“我们从广东湛江来游览朱砂古镇,这里的建筑和工业遗迹带着我们回到了那个火红年代,很有感触。”广东游客陈先生说。
在这里,角色扮演者们不止于展示传统技艺,更在与游客互动中,让游客深切感悟先辈们的勤劳与智慧。
“我们打造那个年代的怀旧NPC体验项目和朱砂文化一条街,丰富景区旅游业态,以旅游为载体进一步推广万山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激活‘遗产’新活力。”朱砂古镇负责人王芳忠介绍到。
在朱砂古镇,游客们沉浸于“那个年代”的鲜活场景,体悟着先辈们留下的工业记忆与人文温度,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万山区对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全方位、系统性的保护。万山汞矿工业遗产作为区域历史文化的核心承载,作为珍稀且不可再生资源,2024年,针对辖区21处工业遗址与文物保护单位,万山镇开启全方位守护模式。
“你已进入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区,为确保文物安全,请与文物本体保持安全距离,切勿进行任何可能损害文物的行为……”刚一靠近解放街社区的云南梯国家级文物保护区,智能安防系统即刻发出警示,这些智能化设备时刻运行,可有效防范人为破坏、盗砂等情况发生。
“有了安防系统,如果有人员非法进入,将会立刻报警,此外,我们构建了‘镇领导+镇干部+社区干部’三级联动包保机制,月复一月,雷打不动的开展巡查。今年以来,我们组织社区干部开展文化安全巡查50余次,形成了20余处隐患台账,并上报了区文旅局。”万山镇综合治理服务中心副主任罗芳霖说。
为深挖文化富矿,万山区还对汞矿建筑群、矿洞群及古道遗迹展开地毯式勘查评估,让有价值的遗存脱颖而出,跻身文物保护行列,实现遗产全方位、系统性守护。
“目前,我们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调查登记的54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实地调查复核,已完成‘三普’点复核54处,复核量达100%。‘四普’新登记文物点60处。”万山区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张新芮说。
万山区申遗专班专职副主任张小辉表示,万山的申遗工作在价值研究、考古调查、课题研究,包括项目的争取方面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24年,万山汞矿遗址被列入更新后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区融媒体中心刘晓雪潘妍宇覃娅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