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工业报记者 许莹
达诺巴特集团(Danobatgroup)在CIMT2025展会现场举办的本地化进程战略媒体发布会,无疑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副会长郭长城、西班牙驻华大使馆一等经济商务参赞方少龙莅临现场,众多深耕机床领域的专业媒体也纷纷汇聚于此,共同见证达诺巴特集团在中国本地化战略布局中的关键节点——战略报告发布与机型升级服务签约仪式。这些关键举措,标志着达诺巴特集团将在中国市场开启深度战略布局的新篇章,有望重塑其在中国乃至全球机床产业中的竞争格局。
达诺巴特集团中国区CEO乔·桑滕斯在发布会上发布的《达诺巴特推进本地化发展报告》,深刻阐述了本地化战略的核心意义。他用形象的比喻揭示了机床行业的格局:欧洲在机床领域犹如战术大师,凭借精准、创新的工程技术独树一帜;而中国则像球场上速度最快的球员,具备高效、可扩展的强大优势,始终在行业发展道路上勇往直前。对于达诺巴特集团而言,将欧洲的工程技术与中国的效率相结合,无疑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无敌组合”。
当下,中国已不再局限于“世界工厂”的角色,已然成为全球最大、最智能的机床消费市场,全球超40%的机床消费发生在中国。桑滕斯强调,错过中国市场,就等于错失制造业领域的最大机遇。但本地化并非简单地建立生产车间,其背后蕴含着多重关键意义。
从满足客户需求的角度来看,本地化能让达诺巴特集团更贴近中国制造商。中国制造商期望获得快速服务和本地支持,达诺巴特集团通过本地化布局,能迅速响应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及时、更贴心的服务。在适应法规政策方面,中国政策更倾向于在本地有实体存在的企业,本地化生产有助于达诺巴特集团更好地契合政策要求,享受政策红利。从市场竞争层面分析,本地化也是保持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若不及时布局中国市场,竞争对手就会抢占先机。
达诺巴特集团自身优势显著。其拥有的欧洲工程技术,使机床产品精度高、可靠性强且富有创新性,能满足中国制造商向价值链上游迈进过程中对高品质机床的需求。同时,本地化生产带来更快的交付速度、更低的物流成本以及更强的响应能力,这是竞争对手难以比拟的优势。达诺巴特集团此举并非降低产品质量,而是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产品的及时性,让更多客户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机床产品。
在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当下,本地化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贸易战、供应链中断以及中国“双循环”政策等因素,都促使企业必须在中国落地生根。关税和贸易壁垒使得没有本地生产的企业成本大幅飙升;中国对包括机床在内的关键行业加强技术和数据法规管控,本地化生产有助于企业合规经营;在全球供应链风险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本地建立业务成为有效的“风险缓解”措施。
达诺巴特集团首席运营官钟鹤鸣进一步介绍了集团本地化进程。今年,专为铁路行业设计的MV镗床和备受期待的紧凑型立式磨床VCG,一经推出便成为集团本地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未来几年,达诺巴特集团将在本地化道路上大步迈进,更多在本地研发和生产的机器将投入市场,不仅能实现更快的交付速度,还能提供更好的定制化服务,为客户创造无与伦比的价值。集团还将扩大研发合作,紧密结合欧洲的创新能力与中国的灵活性,共同推动技术创新。此外,达诺巴特集团致力于实现可持续的智能制造,为行业发展树立新标杆。
达诺巴特集团航空铁路能源镗铣事业部总经理瞿晓勇先是详细介绍了本地化系列机型的卓越性能。索拉露斯(Soraluce)的铣床在众多领域重新定义生产效率;汉布雷格(Hembrug)的硬车削中心凭借高精度,深受全球对安全敏感行业的信赖;欧威贝克(Overbeck)的磨床推动了医疗植入物等领域的突破;达诺巴特为航空和铁路行业提供的外圆磨床和立式磨床,在细分领域也处于顶尖水平。如今,VCG立式磨床和MV镗床在中国的推出,更是证明了达诺巴特集团能够将卓越品质更快速、更贴近客户地交付。
发布会上,达诺巴特集团与钛虎机械人闵行工厂举行新机服务战略签约仪式,旗下荷兰汉布雷格(Hembrug)硬车用于加工人形机器人谐波减速器交叉滚子轴承套圈,助力机器人产业发展。同时,达诺巴特集团与博森公司签署机床生态链荣耀盒本地升级服务战略协议,充分彰显了其践行本土化服务的坚定决心。
达诺巴特集团中国不仅参与着制造业的未来,更是在积极地创造未来。通过本地化战略,达诺巴特集团将欧洲技术与中国优势深度融合,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达诺巴特集团有望凭借本地化布局,持续突破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新潮流,为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