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轻工业是覆盖最广的民生消费品行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力军。3月31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北京召开创新成果发布会,发布了第十批和第十一批《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轻工)》。
当前,轻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在传统产业中领先地位不断巩固。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轻工业要保持战略定力,力争实现轻工业稳中向好;要深化数实融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供需适配,更好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张崇和介绍,2024年,轻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规模以上轻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万亿元,实现利润1.5万亿元,同比增长8.3%,高于全国工业11.6个百分点,成为国民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力量。
张崇和指出,2016年以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共发布11批《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入选产品914个。其中,升级消费品423个,创新消费品491个,覆盖家电、五金、家具、照明、乐器等33个细分领域,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五省市的产品占70%以上。
何亚琼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轻工行业企业锐意进取,取得蓬勃发展的局面,成绩来之不易。要加大“两新”政策实施的力度,保持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要深化数实融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何亚琼提出,轻工行业企业要落实《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主动适应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赋能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基础。
何亚琼表示,要加强供需适配,更好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将持续激发市场活力,绿色智能家电、家装厨卫用品、电动自行车等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轻工行业企业要加强供需适配性,不断满足老百姓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共同营造良好的轻工业发展生态环境。
还要强化标准引领,加快推动轻工产品品质革命。目前,轻工业强制性国家标准132项,行业标准3764项。轻工行业任务艰巨,要围绕产品安全、质量升级、数字转型、绿色环保,持续优化标准体系,以优质标准保证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何亚琼如是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