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社记者 郭宇
全国人大代表、孙元华,身为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设计师和电气首席专家,在过去30年的工作生涯里,始终深耕于大型装备智能化及无人驾驶等领域,致力于技术研发与调试工作。近年来,她所带领的团队在大吨位自动驾驶、自主导航、环境感知人机防碰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力地推动了装备智能化的提质升级。
孙元华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装备机械作为制造业发展的基石与物质保障,其智能化进程已然成为增强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智能化作为装备机械的核心构成,其创新性、可靠性、新颖性以及安全性,已成为装备机械正常运行的必备条件。
她说,在深入学习过程中,尽管冶金、港口、能源等重要装备机械行业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呈现出显著的发展态势,但由于装备机械类型繁杂、涉及范围广泛,且不同类型装备各具特性,致使各行业对于装备机械智能化的功能与特性理解和要求各异,多数情况下缺乏规范性的国家标准作为依据。在装备机械行业智能化性能方面,诸如质量、安全、检验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装备机械制造商、供货方、用户以及监管部门在评价装备机械智能化的性能及程度时,缺乏可供参考的标准,这使得多数装备机械智能化的国家标准仍处于空白阶段。
因此,孙元华认为,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装备机械行业迫切需要加强质量支撑与标准引领。因此,出台相关国家标准具有极高的紧迫性。该标准应具备操作性、创新性、可靠性、规范性以及安全性,以此保障智能装备机械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能,为各类装备机械设计、生产和使用单位提供一个量化的评判标准,用以衡量装备机械智能化技术和产品的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构建智能化技术指标和检验方法体系,从而确保装备机械行业智能化设计的严谨性、高效性与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率。这不仅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价值,对于推进和支撑我国装备机械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在装备机械智能化领域的引领能力,增强我国在国际装备机械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基于以上情况,现提出以下建议:
孙元华针对装备行业提出三点建议:其一,从国家层面做好标准制定顶层设计并出台激励政策。精心规划标准制定工作,为冶金、港口等重要装备机械行业中执行标准的制造商与用户方提供财政优惠,营造良好的标准推广氛围,同时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新型标准体系;其二,加强重点领域标准修订与制定。国家需强化对涉及安全的重点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等装备机械强制性国家标准在智能化方面可靠性、安全性的修订工作,广泛征集设计、制造和使用单位意见,确保标准科学可行,并在发布后及时向ISO提出国际标准提案,提升国际影响力;其三,搭建标准信息交流平台。国家应搭建标准信息交流对话平台,完善“一带一路”国家标准信息平台,开展标准互换活动,推进装备机械智能化领域中外标准互认合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