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加速筑底 塔机行业积极探寻应对之策

©原创 发表时间:2024-12-09 21:27
分享到:

销量价格下滑行业步入调整淘汰期

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机纪录再一次被徐工打破。

■中国工业报记者 霍悦

2分钟完成变幅,5分钟可完成平、动切换,在刚落幕不久的上海宝马展(baumabCHINA2024)上,中联重科结合全球市场推出的全新产品RL205-10RB平头动臂塔机吸引了不少参展观众的目光。该款产品采用先进的油缸变幅技术,具有平臂和动臂两种工作模式。一台塔机,两种用途,对全球各类型工况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此外,无需司机的中联重科无人塔机也在本次宝马展上首次对外亮相。在起点与终点位置,司索工轻按遥控器一键呼钩,整个吊装流程全自动化作业,高效便捷。通过多线激光雷达和AI智能算法,能够实时感知工地环境,动态生成三维模型,自动规划最优路径,可避免碰撞、保障吊装安全。

而先进的技术、创新的产品在博得眼球和关注度之余,今年是塔机行业极为艰难一年的现实情况同样无法忽视。塔机制造企业销量严重下滑,租赁企业大面积亏损,存量塔机堆积如山,甚至一些租赁企业不得不批量贱卖设备,割肉退场。

虽说制造企业出口保持活跃态势,少量对冲了国内市场的下滑,但总体而言,塔机行业发展步履依旧艰难。塔机行业销量、租金下跌的原因何在?市场为何一蹶不振?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工程机械主要产品保有量为862万-934万台,其中塔式起重机30.6万-33.1万台。但市场上并不需要这么多设备,大量塔机处于闲置状态。

2024年,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中国工程机械部分产品呈现筑底回升态势,但作为与建筑施工密切相关的建筑起重机械,塔式起重机在连续3年下跌后依然低迷。

从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公布的销量数据来看,2024年塔机每月总销量及国内市场销量同比均在下滑。另外,此前形势较好的海外市场,在经历了今年1-3月的连续同比增长后,从4月份起也出现了连续下滑。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0月当月,塔式起重机主要制造企业销售各类塔式起重机353台,同比下降71.9%,其中国内销量240台,同比下降78.6%;出口量113台,同比下降16.3%。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建筑起重机械分会对28家行业主要企业的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塔机销售额为71.7亿元,同比下降49.4%。塔机累计销量6067台,同比下降59.4%,其中国内销量为4561台,同比下降66%,出口销量1506台,同比下降1.12%。”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建筑起重机械分会会长喻乐康如是介绍。

与此同时,塔机设备的市场保有量居高不下。近期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工程机械主要产品保有量为862万-934万台,其中塔式起重机30.6万-33.1万台。但市场上并不需要这么多设备,大量塔机处于闲置状态。

“目前塔机市场需求量和存量极其不对等。按照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和基建的状况,只能支撑大概15万到16万台的需求,可是目前全国塔机保有量为30万台左右,相当于设备利用率只有50%。”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柴昭一指出。

而一个行业要想健康发展下去,设备利用率至少应该保持在66%以上,才会有充足的发展动力。“这就导致未来至少还要淘汰掉6万台塔机,整个行业才会进入健康发展的道路。”柴昭一表示,这个淘汰的过程会非常残忍非常痛苦,必然有不少企业会在这个过程中退出行业。

除了新机销量,塔机租赁市场日子也并不好过。塔机租赁行业景气指数显示,上半年一、二季度塔机新单租赁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下降22.3%和28.7%,并且下滑幅度从一季度环比下降5.5%,到二季度环比下降13.5%。另外,7月份塔机租赁价格指数继续走低,为593.3点,低于去年同期171.3点左右。显然,相较于去年底,今年塔吊租金价格依然持续下行。

多重因素叠加市场回暖迹象初现

宏观数据正在不断强化“顺周期”逻辑,塔机作为典型的顺周期行业,同样或将受益于此。无论是后楼市供需关系持续改善,还是基建项目加码,塔机等上游设备需求随之提升,各环节的头部企业更容易获益。

塔机市场的颓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这其中既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也有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等。

过去十年,中国建筑业度过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20年起,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下降阶段,房屋建筑新开工面积连续下降,2023年房屋建筑新开工面积同比下滑20.4%,2024年1-9月房屋新开工面积56051万平方米,同比下滑22.2%,预计2024年房屋建筑新开工面积只有2020年的1/3。房屋建筑尤其是房地产对工程建设行业市场贡献度逐步弱化。

塔机作为建筑施工不可或缺的设备,其市场需求与经济发展的步伐紧密相连。房地产市场低迷导致地产企业开工意愿较低,直接导致塔机开工率不足,设备需求端购买意愿和支付能力开始下降。

“从行业自身来讲,我们跟房地产是深度相关的,而房地产的发展,长期主要看人口。目前我国正逐步进入一个深度老龄化的社会,出生率的降低也加速了社会老龄化的过程。”徐工集团徐州建机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宫玉成坦言,即使等到未来塔机行业回暖,大概率也不会迎来像上一轮上行周期一样的爆发式增长。

而正如柴昭一所言,塔机市场保有量较大,供应过剩,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塔机制造和租赁公司为了维持市场份额,不得不通过降价来吸引客户。而这种价格战带来的结果,是塔机新机销量和租赁价格整体下滑,塔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行业利润降低。

“今年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市场需求骤降,租金水平可能只有高峰时期的1/4,竞争激烈。再加上回款不易,经营困难,所以对新机采购更为慎重,也听说了部分租赁企业退出、转行。”一位从业多年的塔机租赁商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

随着国家一系列刺激政策的密集出台,市场回暖迹象已有初步展现。今年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比10月上升0.2个百分点。供需两端均有回升。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4%和50.8%,比10月上升0.4和0.8个百分点,其中新订单指数自今年5月份以来首次升至扩张区间,表明制造业市场活跃度有所增强。

宏观数据正在不断强化“顺周期”逻辑,塔机作为典型的顺周期行业,同样或将受益于此。无论是后楼市供需关系持续改善,还是基建项目加码,塔机等上游设备需求随之提升,各环节的头部企业更容易获益。

积极应对挑战加速行业筑底期到来

在柴昭一看来,等到旧机淘汰得差不多了,租赁市场稳定下来之后,制造商才会把重点重新转移到销售新机方面,那时塔机销量才会回暖。

“在行业内部自我淘汰的过程中,塔机销量大概率依旧处于一个下行态势,因此我们可以合理猜想,未来几年,塔机制造企业的主要精力将会从销售新机逐步转移到塔机后市场与配套件方面。”在柴昭一看来,等到旧机淘汰得差不多了,租赁市场稳定下来之后,制造商才会把重点重新到销售新机方面,那时塔机销量才会回暖。“我们大致预估,塔机市场回暖时间可能会发生在2026年。”

而作为供应端,面对行业需求大幅下滑,供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不少制造企业表示,要清醒面对,调整生产策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适应市场变化。

喻乐康表示,目前我国塔机行业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例如,结构安全验证能力、极限工况安全设计、结构工艺性、海外装箱适应性等结构方面都比之不足;传动系统差距主要体现在传动效率、调速范围、传动零部件的可靠性、通用性等;控制方面,低压零部件的可靠性、变频器接触器的可靠性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全球工程机械发展的主流。为此,相关行业企业首先要加大核心技术研究投入,提升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不断升级推出高技术、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才能满足用户需要,赢得全球市场,做到更均衡、更抗周期性。”喻乐康说道。

其次要开源节流控风险,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控风险。企业可以通过智能决策模型,差异化贷审,对客户风险进行科学评级,防范客户准入风险。二是开源。企业要向全球化、全场景、全链条创新变革,寻找新的商业机会,拓展生存发展空间。三是节流。通过流程再造,优化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充分利用资源;通过数字化的管理和运营手段,提高效率;缩减运营成本,为企业减负。

此外,要培养全球化视野、国际化思维。通过研究国际标杆企业不难发现,它们的销售额相对平稳,增长或下降幅度都不大。“未来我国塔机企业应不断向它们学习,不仅要关注新机市场,提升品质,也要做好后市场服务,培养健康的发展模式。”喻乐康指出。

编辑:袁海霞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