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向“新”求“质” 智能建造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4-10-29 22:07
分享到: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智技术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应用前景越发广阔。作为建筑央企,中铁九局三公司践行“三个转变”,坚持“科技创新智能建造”理念,努力探索“全产业链+”新模式,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2年10月11日,位于广东佛山三龙湾南海片区的中铁九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总部大楼正式启用。作为佛山市重点引进的优质建筑业央企,中铁九局三公司业务辐射全国多地铁路、公路、市政、城市轨道交通等大型综合工程,预计到2025年,该公司将为三龙湾南海片区带来约2200名建筑领域人才。

中铁九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本部办公楼

中铁九局集团隶属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总部位于沈阳,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具有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4项特级资质的建筑企业,业务范围辐射全国各地以及亚、非、欧、南美等国际市场。

中铁九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前身为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路桥分公司,是中铁九局集团全资子公司。此前,该公司已经在全国各地的铁路、公路、市政、城市轨道交通、水利、水电等大型综合工程领域中深耕发展,多年来持续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在高速铁路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施工领域更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专业技术和综合能力优势十分显著。

近年来,中铁九局集团全面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入落实国资国企改革要求,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发展布局,做出了将部分三级公司“东移南迁”等一系列战略部署。中铁九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就是这一部署的重要一环,将努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建造的“核心产区”。

2019年开始,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先后在佛山、东莞设立地铁管片预制厂,提前谋划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版图。其中,佛山管片厂项目总投资1.2亿元,承接了广州地铁多条线路的地铁管片生产任务,年营业收入超3亿元,创造税收超1600万元。

面向未来

致力于打造湾区智能建造标杆企业

近年来,中国中铁聚焦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着力解决了一系列工程建造、工业制造等方面的“卡脖子”难题。在隧道挖掘方面,攻克了盾构主轴承、大排量液压泵、密封系统、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不断提高国产化替代率;在智能高铁、智能高速公路、智慧城市、长大桥梁、地下空间、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突破了一批前沿技术,加快锻造一批长板技术;在高铁建造方面,首次引入装配式盖梁智能建造技术……

立足于中国中铁的技术优势和传承,中铁九局三公司地铁管片产品自动化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高速铁路箱梁制、运、架施工技术国内领先,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板智能制造更拥有国际领先水平。

未来,公司将依托既有项目,持续加大智能化生产的科技研发力度,加强科研成果的创新应用,不断将自动智能信息化以及BIM技术应用于工程智能制造领域,从“传统生产”不断向“智能建造”转型升级。

BIM技术(“BIM”就是建筑信息化模型的英文缩写,是指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周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的普及应用,将为建筑行业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增添力量,同时也为智慧城市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协同化发展提供支撑。

据了解,该公司已先后参建京雄城际、京沈客专、大张高铁、通新客专、汉巴南铁路、自宜铁路等16个铁路项目,参与京新高速、甘海高速、北京地铁、深圳前海、广佛江快速路、南沙大岗示范区、南沙庆盛枢纽、赣州东江源及赣州高铁新区等21个公路及市政项目,工程履约率100%,各类工程验交合格率100%。这些工程的推进也为该公司智能建造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场景。

转型不止于此,在中铁九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总部大楼停车场和屋顶,这里都使用了一种特殊材料——“会呼吸的混凝土”(纳米无机聚合物透水混凝土)。纳米高性能透水路面材料,是该公司为适应市场需求,与禹智公司共同研发的新型海绵城市透水路面材料,主要由骨料、胶凝材料、纳米增强剂组成。

纳米透水路面具有高透水性、高抗压强度、耐久度高、生态环保等特点,且具备一定的初期雨水净化功能;铺装后的路面不滞水,美观舒适,防滑性能好,渗透系数达2.9mm/s,实现了雨水快速渗透;同时材料表面添加纳米光催化材料有利于降解汽车尾气。经广东省建筑材料行业协会鉴定,纳米无机聚合物透水混凝土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未来,公司将奋力打造成为大湾区智慧工程和智能建造的标杆企业,充分发挥建筑央企全产业链集成优势,力争在规划、设计、融资、建设、产业导入、运营等全过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中铁九局三公司2021年7月16日在广东佛山注册成立成立,公司深度融入属地发展形成以智能制造、矿山矿建海绵城市等多轮驱动产业格局不断深耕大湾区打造核心产业。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智能建造”为引领,努力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工程和智能建造标杆企业。

轨道板智能制造


钢筋自动绑扎机器人

中铁九局三公司以助力高铁建设为己任,自主研发了先张法预应力轨道板智能制造技术,该整体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首创了模具清理、脱模剂喷涂、预埋套管安装等多种工业机器人;独创了轨道板机器人封锚、立体通道式养护、张拉螺母机械锁紧、角度控制同步放张等新技术。先后承建哈大、盘营、盐通、沈白等9条客运专线的12项轨道板工程。产品涵盖了CRTSI型、Ⅱ型、Ⅲ型后张、Ⅲ型先张等板型,累计生产26万块。该技术获得中国中铁实用技术创新大赛特等奖、中国中铁科学技术特等奖、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革新了“一线一建一拆”的轨道板传统供应方式,打造了区域布局、智能生产的轨道板产业化供应新模式。

地铁管片智慧工厂


厂区全景

中铁九局三公司持续加快品牌建设,打造大湾区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始终坚定不移的做强专业优势,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在地铁管片预制领域实现突破,创立了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流水机组法”管片生产新模式,并首创研发了盾构管片中央控制及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管片制造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管理。在管片生产领域获得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地铁盾构管片智能化流水线施工工法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中国中铁优秀级工法,辽宁省省级工法,局科学技术一等奖;地铁管片智慧工厂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创新发展,标志着九局对新兴业务板块全新尝试取得历史性进展,为广东地区盾构管片制造产业和行业振兴提供技术保障。

预制梁制运架一体化


DJ168-180公铁两用架桥机

中铁九局三公司是集铁路、公路、市政箱梁/T梁制造、运输、架设及轨道铺设一体化专业施工企业。梁场以“工厂化、机械化、专业化、信息化”为建设目标,将国内最先进的自动化装备、智能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梁场建设中,通过数字化模拟、检查、施工、监测,提高预制梁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打造国内一流智能化梁场,从而提升高速铁路工程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装备水平。为满足不同工况,不同梁型的架设需要,公司可为国内各类工程提供智能化施工整体解决方案和搬提运架铺等高端装备,实现流水化架设简支箱梁/T梁施工作业;同时拥有专业架梁人才队伍,架梁经验丰富,在业内享有“开路先锋”的美誉。承建了兰新、大张、通新、京雄等工程建设,获得国家专利7项,省级工法4项;箱梁架设班组获得辽宁省2020年度质量信得过班组,哈大客专工程荣获詹天佑奖。

矿山智能采剥


D01电铲作业

2011年承建亚洲第一大单体钼矿,伊春鹿鸣钼矿矿岩开采项目是中铁九局第一个矿山工程配备国内先进大型露天采矿设备采用国内先进的露天矿智能卡车调度系统和机械指挥官系统打造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矿山“采剥样板工程”自主研发物资设备管理系统云平台与中铁科工集团联合研发WKH-12型电铲荣获中国中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3年中标“郁南矿项目”是中国中铁史上首个大型商业砂石项目也是中铁九局首个建筑用砂石骨料资源项目为培育中国中铁“绿色砂石”品牌打下坚实基础。

新型无机透水混凝土


新型无机透水混凝土

新型无机透水混凝土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引用纳米透水路面采取三层路面结构设计具有雨水净化功能同时村料表面适加纳米光催化材料有利于降解汽车尾气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材料在南沙大岗项目成功应用成为公司属地化发展新引擎。

中铁九局三公司为适应市场需求,研发的新型无机透水混凝土又称“会呼吸的混凝土”,可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纳米透水路面具有高透水性、高抗压强度、耐久度高、生态环保等特点,且具备一定的初期雨水净化功能;铺装后的路面不滞水,美观舒适,防滑性能好,渗透系数达2.9mm/s,实现了雨水快速渗透,同时材料表面添加纳米光催化材料,有利于降解汽车尾气。荣获广东省建筑材料科学技术一等奖、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获得国家专利3项,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铁九局三公司 党建部 尹鹏)

编辑:闻育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