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位于大连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连东方亿鹏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历时8个月成功制造的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中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中石化宁波镇海炼化高端合成新材料丙烷脱氢装置设备、高温大型气气换热器工程开发与应用国产化攻关项目——世界级超大缠绕管式换热器通过了评审专家组的出厂验收,即将交付使用。
在大连东方亿鹏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一个超大型缠绕管式换热器矗立在生产车间内,迎接着相关专家的审视目光和验收。据了解,这台换热器集结了很多的“最”。首先它的内径有6.1米,总长约有28米,它的设备金属重量约850吨,换热面积约36,000平方米。它是目前世界同类产品中单体质量最重、直径最大、长度最长、换热面积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焊接工艺最精、制造难度最大的立体高效缠绕管式换热器。
评审组专家们听取了相关报告,认真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产品制造资料和质量档案,现场勘察了该产品实物。经评审组讨论,该设备满足出厂验收条件。验收成功之后,这台换热器将投入使用,为我国的炼油和高端合成新材料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评审组组长是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总工程师、国家质监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首席专家寿比南表示:“这个产品在设计制造以及检验上都有相当大的难度,这台设备能够出厂,说明中国的工业水平确实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在世界上能够占据一席之地。”
21日上午,中石化镇海炼化超大型缠绕管式换热器顺利装船驶离旅顺新港,扬帆远行。这是旅顺口区深化央地合作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也是打造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标杆典范。
多年来,旅顺口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动摇,持续解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牢牢把握产学研协同发展这条主线,坚持从科技成果转化前、中、后全方位优化服务,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中石化催化剂、亚明分别建设了“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等高层次人才载体平台,高层次人才储备进一步夯实。积极为企业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先后建立了成果库和需求库并双向发布,促成多个企业与高校的多项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多个项目已经成功转化实现应用。
从项目中标、签订合同到制造完成,时间紧任务重。面对绕管式热交换器超长、超重、高温端管板与换热管内孔焊结构特殊等诸多挑战,面临焊接技术、缠绕难度极大等诸多难题,东方亿鹏工程技术人员和作业团队顽强拼搏、攻坚克难,自行设计了超大型千吨级缠绕管机、内孔焊接气体保护工装、换热管快速试压工装。从技术图纸确定到材料采购,从工装设计到组织生产,轮班制造。一根根亮白的钢管在亿鹏人研制的大型绕管机中穿梭,织成美丽的工艺几何图形,焊接师手中的焊条弧光四射,焊花飞舞,高超的工艺尽情书写着亿鹏人的“工匠精神”。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胡大鹏:“我们和东方亿鹏进行了攻关,整体的工艺设计,包括热力学方面,还有在制造过程承压过程的力学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换热器的试制成功,可以推动国家大型设备的国产化,在国家的石油炼化等方面可以广泛采用这种技术。
东方亿鹏提前近两个月完成了制造任务,刷新了国内超大型高效绕管式热交换器的装备制造纪录,也为中国石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增添了新动能。中石化世界级超大缠绕管式换热器首台套的成功制造,实现了科技技术、产品结构、工艺设计等一系列创新,标志着大连东方亿鹏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在科技创新、技术研发、“智”造能力和工艺水平上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大连东方亿鹏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云哲:“从原材料的下料,我们采用的是数控激光切割机,管头的焊接我们采用的是焊接机器人。”
旅顺口区坚持深化央地合作,促进共赢发展。旅顺口区科工信局通过优化服务、配备专门的“服务秘书”等方式,积极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为企业创新解决后顾之忧。同时,旅顺口区积极引导中石化研究院与东方亿鹏公司共同促成德瑞普公司成立,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阿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