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系列报道《潮起长三角小岛大经济》第三站走进位于上海崇明区的长兴岛。这里拥有长年不淤、不积、不冻的深水岸线,是我国船舶海洋装备产业的重要基地。长兴岛,岛虽小,却是世界级的海洋装备岛,很多国之重器和国际领先的海工产品都在此诞生。
总台央视记者郝佳琪:上海长兴岛是我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造船基地。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极地科考船、大型LNG运输船都从长兴岛走向世界。随着四大央企陆续上岛,这里吸引了超过70家船配企业,形成了一条比较完备的船舶产业链。
行走在长兴岛上的各家造船企业,记者看到,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里的造船业正向着高度数字化、智能化迈进。在一家造船厂,生产、检验环节,实现了全要素使用三维体验平台。
在这里只要戴上3D眼镜就可以沉浸式体验在机舱中漫步的场景。在LNG运输船的机舱,以往在方案评审环节,船东如果想要找到一个数据,可能要花好几天的时间翻几十份图纸,现在有了3D样船,只需要轻轻一点屏幕,就可以获取到想要的信息。
长兴岛上,各个造船厂的生产正热火朝天,各种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应用广泛,但2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长兴岛是崇明三岛中距离上海市区最近的一个,位于长江入海口,它的南岸有深水岸线近20公里,最深处达22米,且水情稳定、没有泥沙淤积,适合建造码头、造船、修船、物流中转基地,可停靠30万吨级轮船。正是看准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2005年6月,“百年老厂”江南造船搬迁上岛,奠定了海装产业的雏形,随后三大央企以及一批船配企业也跟随上岛,长兴岛海装基地基本建成。
在一家主营LNG船用泵塔的企业,记者了解到,由于产品尺寸大,以往陆路运输限制了企业拓展市场,但在2018年上岛后,水路运输的便利让企业有了更大的海外市场,目前,泵塔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30年。
一家LNG船用绝缘箱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2023年5月,企业上岛后,厂区面积扩大了近一倍,得益于岛上完备的船舶产业链,企业产能扩大了3倍,订单已经排到了2031年。
现在,长兴岛正致力于打造产研融合的海洋科技岛,实现校企联合攻关、成果转化,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全球造船业竞争。在岛上的实验室,记者看到,科研人员正在测试船舶小组立无人化产线。
小组立是船舶建造的基本单元,一艘10万吨以上的船舶需要上万个小组立,而每一个小组立又包含着几十个零件,其中每一个零件上都有一串独一无二的身份码,在以往的生产环节,这些都是人工分拣,准确度和效率都受限,小组立无人化产线的诞生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将高校的科研成果送进了企业的生产车间。
如今,在长兴岛上,从研发攻关到关键部件生产再到下游建造,造船需要什么,在这里基本都可以找到,技术、人才、设备一应俱全。长兴海装特色园区,已经吸引四大央企和超过70家船配企业入驻,超过7000家公司注册,2023年,长兴区域产值超过510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造船业贡献的产值近85%。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