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未来将走向用户中心时代。用户的资源如何聚合,如何有效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当务之急,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如何把握虚拟电厂是国家一直着力的方向。”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鹏在第三届中国能源品牌周举办的“新型电力系统下的能源新生态专题研讨会”上如是说。他在会上进行了“政策强力支持虚拟电厂加快发展”的主题演讲。
虚拟电厂是基于电力系统架构,运用现代信息通信、系统集成控制等技术,聚合分布式电源、可调节负荷、储能等各类分散资源,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协同参与电力系统优化和电力市场交易的电力运行组织模式。国家发展虚拟电厂对增强电力保供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完善电力市场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在系统运行方面,提供调峰、调频、备用等多种调节服务;在需求侧管理方面,组织负荷资源开展需求响应;在市场交易方面,聚合分散的资源参与市场交易。
王鹏介绍,课题组对虚拟电厂发展的三个阶段做了展望,从邀约型的阶段到市场型阶段,再到自主调度型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国内对虚拟电厂做了很多探索,如山西参与电力现货交易、深圳的虚拟电厂等,全国大多数省份都开始在电力市场里引入虚拟电厂。
虚拟电厂的政策逐渐明朗坚定。王鹏将我国虚拟电厂政策也划分为三个阶段,从最初理论上有虚拟电厂这个词;到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明确将虚拟电厂纳入电力市场主体范畴;再到2024年和2025年,国家能源局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于虚拟电厂如何参与市场进行了强调,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虚拟电厂的定位和功能,提出2027年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成熟规范,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健全完善,虚拟电厂调节能力2000万千瓦以上。2030年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各类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
当前虚拟电厂为什么炙手可热?王鹏讲道,一是产业层面,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争先恐后、抢占先机,开发虚拟电厂运营平台,投产虚拟电厂项目。二是运营方面,电网调度、营销部门探索建立虚拟电厂管理中心、虚拟电厂资源平台。在他看来,虚拟电厂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聚合需求侧资源的技术体系;激发需求侧潜力的商业模式;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现代电力市场体系的有效抓手;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一剂药方。
以北京为例,通过模型分析,到2030年,在基准情景下,虚拟电厂总容量潜力为738万千瓦。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现货市场、绿电交易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逐步放开,通辽市虚拟电厂可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全面参与到市场中,其业务内容主要包括电力交易、可调负荷、电源侧储能转虚拟电厂、碳交易和数据服务五方面。面对虚拟电厂投资热,王鹏提醒首先要理解虚拟电厂的内涵,以及在每个地区能够为电网运行和需求响应实现的价值。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