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装备

“镍”变将至 陕鼓打出了组合拳

发表时间:2022-09-01 13:57
分享到:

面对国际油价的居高不下,新能源汽车成为了很多家庭的首选,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浪潮中,由于电池技术水平的提升和汽车规模快速增长双重因素,硫酸钴、硫酸镍、硫酸锰作为生产三元前驱体重要原材料,需求不断扩大。任何一个电池金属想要有发展前途,进而成为核心金属,首先储量必须能支撑起大产业发展,从而减少因资源稀缺等原因引起的价格暴涨暴跌。但是,中国镍资源储量仅占3%,在这种劣势下,作为电池原料的镍,如何突破困局?这家陕西企业给出了答案。

近日,陕鼓动力半年报显示,在工程产业方面,公司签订印尼某公司11000吨(镍钴)/年电池级硫酸镍钴项目,为公司在湿法冶炼领域提供业绩,并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那么,一家老牌国有企业凭借什么在新能源市场新风口分得一杯羹?

打出技术组合拳

一直以来,陕鼓重视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仅2021年,陕鼓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达到11.39%。近年来,陕鼓在大乙烯三机、大空分机组、大合成氨三机、大型硝酸机组等化工市场高端装备持续创新,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提升了我国化工流程工业大型核心动力装备研发制造进程,改善了核心装备进口“卡脖子”局面。陕鼓节能技术和大型装备获得“国际十大节能技术和十大节能实践奖”“世界制造业创新产品金奖”等,陕鼓装备制造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凸显。

2021年,陕鼓与北海顺应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签署了褐铁型红土镍矿硝酸加压浸出新技术绿色示范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采用全球首创、最高效、零排放处理褐铁型红土镍矿的湿法创新工艺,解决了该行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包括陕鼓在全球最大硫磺制酸汽电双驱同轴机组60万吨/年硫磺制酸装置汽电双驱机组项目中,一体化技术带来的节能减碳优势,都成为助力该项目落地技术层面的核心优势。

据了解,在整个加压酸浸工艺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如何有效的利用余热来驱动设备,陕鼓在这一领域也具有丰富的市场业绩,在发电领域,陕鼓工程累计完成发电领域工程总承包项目58套,领域涵盖燃气发电、焦化余热发电、热电联产、生物质发电、燃煤自备电厂等,参数从中温中压到高效超临界,机组容量从20MW-380MW,技术储备完善,工程经验丰富。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格局下,陕鼓集团主动发力,在印尼建设了印尼国内最大的空分项目,并建设运营8套发电项目。这些技术的持续探索、积累与业绩也为该项目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签订某公司 60万吨/年硫磺制酸装置汽电双驱机组项目,该机组是全球最大硫磺制酸汽电双驱同轴机组,充分利用硫酸生产过程中副产蒸汽而不增加碳排放,可为用户回收热量相当于节约标准煤8.75万吨/年,减排CO221.8万吨/年,有效减少了烟气粉尘排放。

打出方案组合拳

陕鼓创新开发的“能源互联岛”技术和方案,通过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应用互联网及大数据分析,从全流程全区域供能、用能、能量转换的角度出发,通过多能互补梯级利用,将可再生、清洁及传统能源高效耦合集成,以智能管控、专业运营模式,按时、按需、按质向用户端提供的分布式清洁能源综合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作为分布式能源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商和系统服务商,陕鼓战略聚焦分布式能源,深化服务型制造转型,为全球客户提供以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为圆心,设备、工程、服务、运营、金融、供应链、智能化等七大增值服务,形成了具有陕鼓优势的 “1+7”系统解决方案业务模式。目前,运用“1+7”业务模式和“5+3+C (降碳)”能效指标优化分析法,陕鼓正在帮助流程工业、智慧城市、一带一路、军民融合等领域客户实现综合能效指标最优,助力全球各领域客户节能减排及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以工程服务为例,记者了解到,陕鼓的“5+3+ C (降碳)”服务客户的优势明显,它从综合能耗、原料耗、人员耗、环境指标、安全指标、双碳指标等全面系统分析,对项目进行整体策划,以达到降低系统能耗,降低直接碳排放。同时,结合陕鼓在印尼有固定的运维团队,项目将大大降低现场工程建设和后期运维带来的人员营销,降低人员消耗。  

与此同时,陕鼓打造全球供应链体系,通过海外直采等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相关配套产品的采购成本,这些都形成了陕鼓方案的组合效应,也将为海外用户打造全球第一个湿法冶炼循环经济一体化园区,推动产业新发展助力。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