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从“规模扩张”到“结构优化” 有色金属行业锚定发展新坐标

©原创 作者: 曹雅丽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11-04 17:53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有色金属行业是重要的基础性产业,资源种类众多、产业关联度高、战略价值突出。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经济效益保持向好态势,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左右,铜、铝、锂等国内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绿色低碳、数字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出台《方案》,旨在统筹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推动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为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工信部原材料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信心与挑战并存   行业稳增长路径明晰

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韧性持续凸显,已稳固全球最大生产国与消费国地位。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兼规划研究办公室主任林如海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内部风险挑战增多的双重压力,此次出台的《方案》与上一轮政策相比,呈现三大突出亮点:

第一点,发力维度更全面,从“单一稳规模”转向“供需双侧协同”,既着力提升优质供给能力,又注重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多维度激发行业增长活力;第二点,目标导向更清晰,将“稳增长”与“促转型”深度融合,在保增长的同时培育高端化、绿色化、数智化转型动能;第三点,问题应对更精准,将“反内卷”纳入核心任务,针对性破解行业无序竞争问题,为高质量发展扫清障碍。

“《方案》将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增速从5.5%调整至5%,更强调‘合理增长’;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增速从5%下调至1.5%,标志行业彻底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林如海告诉记者,增加值增速5%这一目标的设定,既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国家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精准落实,也充分兼顾“稳增长”的现实需求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目标设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实现目标的信心来源和主要挑战是什么?”林如海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在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的当下,实现这一目标的信心主要源于三方面支撑:一是政策保障持续加码,铜、铝、黄金《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产业政策密集落地,为行业发展划定清晰路径、提供坚实政策支撑;二是行业转型动能充沛,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加速推进,生产效率与产品附加值同步提升,叠加“新三样”、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新材料需求的快速拉动,形成内生增长动力;三是宏观环境协同发力,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显效,制造业景气度逐步回升,为有色金属行业创造了更优市场环境与需求空间。

但林如海特别提醒说,行业发展也需正视深层次挑战。

“资源保供压力突出,铜、锂等多数战略矿种对外依存度长期居高不下,资源安全保障任务艰巨;行业内卷风险蔓延,无序竞争从传统领域向新能源、高端材料领域扩散,制约行业整体效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研究投入有限、关键技术突破缓慢,高端产品稳定供给与创新应用存在明显短板;贸易环境日趋复杂,针对我国有色金属产品的贸易摩擦频次增加,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新型贸易限制层出不穷。”林如海说道。

对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兼新闻发言人陈学森表示,下一步,有色协会将助力《方案》及有关政策准确落地。支持有色企业差异化发展,拓展新领域新市场,力争在原创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方面实现更多领先突破,推动行业从“数量竞争”转向“质量创新竞争”,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推进找矿突破   筑牢资源保障根基

《方案》提出,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提高资源保障水平。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强铜、铝、锂、镍、钴、锡等资源调查与勘探,科学有序投放矿业权。支持低品位、共伴生、难选冶资源绿色高效采选冶技术及装备攻关。强化废铜、废铝等废有色金属综合利用,以及废旧动力电池、废旧光伏组件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

记者了解到,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禀赋以及开采力度在全球优势并不突出,除少数品种资源储量丰富外,铜、铝等大宗金属产品,以及钴、镍、锂等新能源矿种国内资源供应不足。

“但自2022年国家部署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通过技术创新和深部找矿实践,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增储上产成效显著,勘探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重金属部兼矿产资源办公室主任段绍甫告诉记者。

“找矿成果的重大突破,不仅增强了我国有色金属资源的保障能力,有效缓解了部分关键矿种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压力,更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段绍甫说。

“下一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将通过协助政府部门围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制定‘十五五’期间的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系统性地推进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工作,并同步推动相关技术及装备的升级换代,以全面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段绍甫表示。

头部企业是落实找矿战略的先行军。中铝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段向东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中铝集团将深度融入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强国内重点成矿带内的矿产资源调查与勘察,积极开展现有矿山深、边部找矿,加快新矿山建设,推动增储上产。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获取机制,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全球配置能力。

构建绿色体系   锻造行业低碳竞争力

《方案》提出,推动绿色化升级。围绕能效标杆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推进氧化铝、电解铝、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等行业节能减污降碳改造。建成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建设一批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推进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陈学森表示,按照《方案》要求,有色金属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围绕两大方向展开。

一是有色金属行业积极推动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高质量开展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发23项产品种类规则(PCR),有力推动有色金属行业EPD平台细分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重点推进碳足迹数据库建设,开展绿色产品、碳足迹等评价工作,为行业企业提供低碳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

“此举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应对欧美涉碳贸易壁垒冲击具有重要意义。”陈学森指出。

二是加快制定碳排放系统性管理与技术标准。陈学森介绍,有色金属行业初步构建了碳足迹标准建设体系,包含有色金属冶炼产品、压延加工产品、精深加工产品三个子体系,可满足汽车、航空、船舶用有色金属、电池用有色金属、光伏用有色金属、其他先进有色金属等下游领域需求。

他还补充道,今年行业通过积极推动电解铝企业实施大规模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目前电解铝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有色金属行业提前完成指标要求。

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设,需要标杆企业的引领。中国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铜业”)正是其中的实践典范。

“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方面,中国铜业重点攻关‘氧气底吹连续炼铜’、‘富氧顶吹铅冶炼’等技术,降低冶炼单位产品能耗和碳排放量。”中国铜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铜业将加快冶炼、再生铜及小金属、高端材料和智能化等标杆项目建设。同时,推进云南、内蒙古等区域光伏项目建设,优化能源结构,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还将依托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产品碳足迹和低碳认证全覆盖,系统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此外,《方案》还要求,2025—2026年,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

“这一目标的设定,凸显对绿色循环经济的重视,助力‘双碳’目标落地。”林如海表示。

陈学森认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已从行业组成部分上升为重要推动力量。他介绍,2024年我国再生铜铝铅锌产量达到1915万吨,其中再生铜产量445万吨,同比增长8.54%、再生铝产量1055万吨,同比增长11.05%。再生有色金属总体排放标准达到全球平均水平,部分排放标准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碳减排贡献突出,用1吨再生铝替代1吨电解铝,可减排10.6吨CO2。再生有色金属已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减碳的生力军。

在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方面,中国铜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铜业持续加大再生铜原料回收、采购力度,形成低、中、高全品位再生铜处理核心技术,供应链韧性稳步提升。他透露,中国铜业计划在国内布局1-2个区域级再生铜回收利用基地,构建完善的废铜回收网络。

“下一步,有色金属行业将进一步深化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和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动行业实现低碳高质量发展。”陈学森说。


作者:曹雅丽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