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钠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遂宁聚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原创 作者: 祁晓玲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9-22 15:06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祁晓玲

9月20日,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分论坛三“钠电池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节奏”在遂宁万豪酒店成功举办。来自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及产业链企业的多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钠电池材料体系、工艺创新、产业化路径及市场前景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共同推动钠电池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

政策赋能+产业协同,遂宁打造“锂钠并行”新格局

遂宁市副市长许文强在致辞中指出,遂宁作为四川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的核心承载区,已建成西部领先的锂电产业集群,并正积极布局钠电池产业,构建“锂钠协同、双电并行”的发展格局。目前,遂宁已引进培育硬碳负极龙头企业佰思格,签约钠电项目3个,总投资115亿元,在谈项目5个,意向投资超100亿元,初步形成从材料、电芯到终端应用的钠电产业链雏形。

技术突破:硬碳负极、聚阴离子正极成焦点

中南大学唐有根教授指出,钠电池并非意在替代锂电池,而是与之互补,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他强调,硬碳是目前钠电池负极的首选材料,尤其是生物质硬碳因资源丰富、成本低、性能优,成为产业化主流方向。

四川佰思格总经理樊伟表示,公司已实现千吨级硬碳量产,2025年产能预计达1万吨,2030年规划20万吨,并已与150余家客户达成合作,涵盖国内外头部电池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佰思格通过多前驱体路线开发和定制化产品设计,推动硬碳材料在钠电、锂电乃至固态电池中的应用。

永康先进技术产业研究院周淋则聚焦聚阴离子正极材料(如NFPP),指出其虽能量密度有限,但具备高安全、长寿命(软包电池实测循环超27500次)和优良低温性能(-60℃容量保持率94%),适用于启停、特种储能等对成本不敏感的场景。

应用场景:铅酸替代+锂电补充,细分市场率先突破

无锡盘古新能源董事长胡明祥认为,钠电池的核心优势在于超高倍率(50C持续放电)、低温性能及安全性,适合UPS、BBU、启停、电动工具等场景。他透露,公司已推出32140圆柱电芯和软包电芯,聚焦30C以上高功率市场,并与多家企业合作推进示范项目。

华友钴业钠电事业部总经理腾鑫新指出,钠电应聚焦“铅酸替代+锂电补充”两大方向,重点突破二三轮车、启停市场。华友已布局NFPP正极材料,并依托印尼资源优势和东南亚电动化趋势,推动钠电本土化生产。

天能钠电营销总经理马刚表示,天能选择汽车启停市场作为钠电产业化突破口,因该场景对价格敏感度低、市场空间大(国内年销售额350亿元)。他同时指出,层状氧化物路线因成本和安全问题短期内难以推广,聚阴离子路线更符合产业化需求。

成本与规模化:降本是产业化关键前提

伊维研究院院长吴辉强调,钠电池要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必须通过技术突破和规模效应持续降本。目前钠电能量密度约为磷酸铁锂的60%,且制造成本较高,唯有在成本低于锂电、接近铅酸时,才能在主流市场形成竞争力。

钠科能源总经理乔少华表示,正极材料降本需依靠容量提升、压实密度优化和规模效应,预计层状氧化物价格未来可降至2万元/吨以下。硬碳企业钠美新能源郑炎岭则认为,钠电需在成本、安全、性能三方面持续优化,尤其需解决低温充电等应用瓶颈。

钠电产业化步入快车道,生态协同是关键

本次论坛共识表明,钠电池已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向产业化初期,在启停、储能、高功率工具等细分市场逐步落地。未来3-5年,随着材料成本下降、标准完善和应用场景清晰,钠电有望实现50GWh以上的年出货量。

遂宁凭借锂电产业基础和政策支持,正成为钠电产业集聚新高地。通过“政产学研金服用”多方协同,中国钠电池产业有望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占据重要地位,为碳中和目标提供更多元、更安全的储能解决方案。

作者:祁晓玲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