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泰制罐:两代人的改革接力,挺起河南省金属包装制造业的脊梁!

发表时间:2025-07-07 11:05
分享到:

近日,中国制造·消费者信赖品牌组委会河南中心、郑州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工业经济联合会(简称郑州市"三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赵荣光等一行调研郑州金泰制罐有限公司。郑州金泰制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泰制罐”)董事长刘秋珍陪同调研并参加座谈。

寒门贵子引领村办企业向市场化转型  带领村民致富  

金泰制罐始创于1978年,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期,它是中国村办企业积极融入国家改革开放战略大局,转型成为第一代民营企业,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商海浮沉,不断守正创新、稳健前行的践行者与受益者,它自身也从河南省金属包装行业的"拓荒者"一路成长为行业的"领军者",同时打破了中国家族式企业传承"垮于二代接棒"的魔咒,金泰制罐通过两代人的改革接力,为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金泰制罐创始人刘国正先生

金泰制罐的起点要追溯到1945年,这一年,金泰制罐的创始人刘国正先生出生在郑州市中原区大岗刘乡小岗刘村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家中五男二女,他排行老大,一家九口人全靠父母干农活、挣工分解决温饱。那时候全国处在经济最困难的时期,粮食严重短缺,要想让一家人都能填饱肚子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但是,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刘国正的父母依然坚持让七个孩子都读书。刘国正读书成绩优异,高中被郑州最好的学校——郑州一中录取,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是大家口中的"尖子生"。但在他16岁那年,父亲突然病倒,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就落在了刘国正的身上,他选择了辍学,跟着大人一起上工,把上学的机会留给了弟弟妹妹。正是这样的经历,练就了他"敢担事、敢干事"的长子精神。

1980年3月,刘国正跟随着父亲的脚步,进入郑州农机修造厂上班,这就是郑州金泰制罐有限公司的前身,中原区大岗刘乡的一家村办企业,始创于1978年。那是一个"挣工分"的年代,当地村民干完农活再进厂,一天能挣3分钱,但是工厂没有业务,厂长都走了好几任,每一任除了增加负债什么都没留下来,工人数月发不下来工资,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来了也是在厂里聊闲篇、织毛衣、纳鞋底。当时,刘国正只是厂里的一名普通工人,他找到在郑州第二机床厂和郑州冷冻机厂担任工程师的高中同学,帮工厂拉回农用机械焊接、修理的订单。不到一年的时间,让企业扭亏为盈,员工发展到六七十人,到年底各个都成了万元户。

1981年春节过后,刘国正全票当选为厂长。就像是张瑞敏在1984年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海尔前身)厂长的管理是从"禁止随地大小便"开始。1981年,刘国正上任郑州农机修造厂(金泰前身)厂长的第一把火、第一条管理规定是:不准在车间织毛衣、纳鞋底,如有违反者,不给发工资!严重的清出工厂!在严格的制度下,工厂迟到早退的人也少了很多,生产环境有了改善,再加上刘国正不断从市场拿回订单,工人们工资连年增长,工厂有了干事氛围,工人也充满了干劲。

厂里农机业务稳定后,刘国正一直想拓展其他的业务,一次偶然的机会,客户上门咨询问:"能不能加工铁桶"?刘国正想都没想就说:"能",当时连一台像样的设备都没有,刘国正带着员工抡着锤子敲、用手把一张张铁皮卷成桶的形状,没有缝焊机,就用烙铁在煤火炉上烧热焊住焊缝,在当时简陋的环境下,一天最多只能生产7/8个铁桶,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1986年初,刘国正凭着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大胆从陕西汉中引进第一台缝焊机,这是企业历史上第一次拥有先进生产技术。这个第一次也暗含了巨大风险。因为刘国正把厂里连续五年积累的资金全部砸了进去,引起许多人的反对。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刘国正拍着胸脯向大家保证:"投资不会失败,如果失败了,我从自己家拿钱、找人借钱给你们发工资!。"不到半年时间,刘国正投资的金属包装桶项目连本带利全部收回。最重要的是这个项目使工厂很快形成了产品量产的能力,客户订单纷至沓来,生产效率、产能、销售额激增超千倍,工厂彻底转向市场化的运营,小岗刘村民集体收入在全区最高,刘国正凭一己之力推动村集体经济由"保底型"向"发展型"转变升级。

1986年底,刘国正高票当选为小岗刘村支部书记。

企业改制  市场引领  诚信经营  金泰制罐成功向现代化管理企业转型

企业改制前,刘国正先生(左二)与郑州市金海容器厂

90年代初,中国经济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许多公有制企业还沉浸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中,对即将到来的市场经济浪潮毫无准备。但是,刘国正已经在研究国家政策,观察南方企业、南方市场。

1995年,改革的春风从南方吹向了中原大地,中原区政府将金海容器厂作为第一批改制试点单位,刘国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中原区政府的指导下,积极推动企业改制。但是,企业改制却遭到了职工的反对,车间主任和销售、财务等负责人试图阻止改制、破坏改革,并带着员工集体出走、另立山头,只留给刘国正一个空壳子。刘国正顶住重重压力、重新组建团队,将业务细分,在郑州金海容器厂冲压制罐业务的基础上,又重新成立了郑州金海泰兴实业有限公司,新增印铁业务,形成了印铁、冲压、制罐一体化运营模式。

当时是企业改制的关键阶段,内部全新的团队还未站稳脚跟,外部市场有十多家同行在竞争,面对内外压力,刘国正打出"不欠一分钱工资、不欠一分钱货款"的口号,并要求团队严格执行,逐渐在客户中树立口碑,帮助企业在河南省域市场成功破局、突围!刘国正先生创下的诚信文化也一直传承至今,凝聚了一代代忠诚企业几十年不变心的员工、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

1996年,企业改制成功,1999年,刘国正将公司更名为郑州金泰制罐有限公司,以4600万注册资本,正式开启现代化企业改革征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释放出了巨大的生产力与发展活力,时值200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把房地产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刘国正迅速将企业主导产品聚焦到18L—20L油漆涂料金属包装桶,为建筑工程行业做配套。同步启动技术改造项目,引入开平、涂布、印刷、冲压、制罐自动生产线,缩短人工操作运转流程,产量、质量、销量都得到大幅度提升!金泰制罐接连签约双塔涂料、五一油漆等河南省涂料行业头部企业,与之建立起30年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延续至今。1984年,河南省包装技术协会成立。2004年,金泰制罐成为河南省金属包装的标签和符号,在河南省包装行业开创了"金属包装"的分支领域!

当然,今天回头来看,肯定会有人认为当年的金泰制罐顺风顺水皆是享受改革带来的市场红利,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各种艰辛恐怕只有刘国正自知。

我们调研刘国正在那个年代是如何开拓市场、让客户与金泰精诚合作,跟随至今?但关于刘国正先生的资料很少,就像是刘国正的司机说的一句话"他的故事都在人们心里。"我想,这也和刘国正自身为人低调、坚忍、感恩的性格有关。

刘国正的司机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2008年10月22日是刘国正先生63岁的生日,晚上家人们和公司员工都在酒店给他过生日,那一天晚上,刘国正坐立不安,生日宴草草结束,因为原定10月24日上午要到河北与一个大客户签约,但是那一天下起了大雪,后来才知道那是50年一遇的"大雪灾"。刘国正没有想过这些,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我必须准时赴约,就算天上下刀子,也得去!"他喊着司机在生日当晚出发,半夜时分,路上的积雪已经比车轮还高,车陷在了大雪中,车子熄火,刘国正和司机一起下来推车,半夜睡在冰天雪地里,原本三四个小时的路程,就这么走了一天两夜,终于在与客户约定的时间10月24日上午8:30赶到了客户工厂,8:30是客户工厂上班的时间,刘国正准时守在客户办公室门外,客户见到他的那一刻都震惊了,因为全国人民都知道那场雪有多大!客户二话没说,现场直接签约,这家企业与金泰制罐同样也是战略合作关系,紧密合作至今!

这一天两夜的雪路,刘国正没有向任何人讲述过!也许,只有上天知道,刘国正这一路是怎么过来的!我说的不只是路程、里程,还有刘国正这一路的"心路历程",也许就是大雪夜的宁静,让刘国正先生想到了"企业接班"的事情!

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90%以上都是家族式管理,家族企业的传承与治理在"做强"和"做衰"中皆有案例,刘国正先生作为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从贫寒深处走来的时代"弄潮儿",他身上兼具家族文化传承与企业发展远见。

很少人知道,早在2002年,也就是刘国正先生57岁这一年,他一个人就跑到工商局,将郑州金泰制罐有限公司企业法人资格与97.3913%的股份一并转移给了二女儿刘秋珍。在办理现场,刘国正一直向工作人员确认:"同志,我能不能把我100%的股份都给我二女儿,我一分钱都不要,只要她能给我干好!。"

2002年—2011年,这十年,刘国正退股未退休。2012年—2021年,这十年,刘国正放心、放手!

传承改革基因  守正创新  永续经营  在新长征路上努力交出新时代答卷

2002年起,刘国正之女——刘秋珍接过企业权杖,正式成为郑州金泰制罐有限公司二代掌舵人,开始对企业进行长达20年的改革与治理。改革,就意味着需要打破陈规、重塑秩序,刘秋珍锚定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三化改造"战略方向,主要做了五件事:

第一,市场布局。刘秋珍接任董事长不久,首先对产品结构与市场布局进行了调整。产品定位中高端,产品线扩大到0.2L—25L马口铁金属包装容器,广泛应用于油漆涂料化工、汽车、家居家装、磨料磨具、食品、餐饮、医药等行业领域。同时建立"一核多翼"产业格局:郑州总部统筹研发设计,68%的河南市场占有率构筑区域壁垒,8大生产基地辐射全国,全方位服务立邦、双塔、晨虹等品牌强企。

郑州金泰制罐有限公司

第二,产能突破。伴随着市场规模与客户需求不断扩大,但产能受限、供不应求的情况逐渐显现。刘秋珍2013年在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选地建厂,将印铁与冲压制罐分厂区运营,同时大量引进并逐年更新升级先进设备,截至目前,金泰制罐拥有开平、覆膜、涂布、LED五色富士印刷机、英式印刷机等全流程印铁设备和17条制罐产线以及20多台全自动冲压机床,已经突破年涂印马口铁5万吨、年产量达2亿罐的综合产能。

金泰印铁车间

第三,数字筑基。2003年,面对产品品类繁多、报价混乱的内部管理痛点,刘秋珍果断引入ERP系统,实现仓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优化运行,成为河南省包装行业最早一批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企业。2024年,金泰制罐被选作郑州市第一批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率先应用MES系统,实现生产数据实时追溯,设备联网率达92%,运营效率提升40%,推动企业数字化运营转型。

金泰制罐车间

第四,技术创新。刘秋珍始终坚持"技术领先半步"的经营战略。每年将营收的5%投入研发,与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建立联合创建技术中心和实验室,累计获得300余项专利。企业自主研发的波剪排料系统、三位一体机和基于金属包装薄钢板高精度剪切装置的研制以及印铁制罐等技术工艺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得河南省级智能制造车间、河南省级绿色工厂的称号。同时,企业连续获得"中原区重点保护企业""中原区区长质量奖""郑州市转型创新杰出企业""河南省包装行业最具影响力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达标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奖项。

第五,长期主义。无论是在2002—2021共计20年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还是在2022疫情后时代,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刘秋珍始终信念坚定、步伐稳健,秉承"长期主义"的发展观,不盲目投资、不跨界经营,带领全体金泰人,专注在金属包装领域持续深耕破局!

2021年10月18日,郑州金泰制罐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国正先生与世长辞。去世的前一天,他在和老朋友们聊天时说道:"我相信俺二妞能替我守住这一摊!"这是刘国正对女儿能力的笃定,也是他在向世人证明自己选择接班人的眼光没有错。

刘秋珍有着女性企业家独有的"柔韧和细腻",她说,父亲不在了,我会和母亲、姐姐、妹妹每周开一次家庭会议,主要是将企业发展愿景和家族价值观统一起来、达成共识!她说,我其实没有父亲那么大的野心和魄力,我的第一追求是家和万事兴!其次才是企业的永续经营!

董事长全家福(摄于2014年)

2025年,是金泰制罐第三次改革转型的元年,也是《金泰制罐2025—2028三年发展战略规划》的开局之年。金泰制罐,这家承载着改革基因的家族式企业,正以现代化的管理节奏和铮铮铁骨、铿锵铁韵奔赴五十年光辉历程、奏响百年强企的奋进乐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下一个十年、二十年,刘秋珍董事长还是会坚守在这里,接力父辈,肩负着守成和传承的责任、探索和创新的使命!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