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十五五”是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攻坚时期,我国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7月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认为,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我国以实际行动引领全球绿色发展、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维护世界公平正义。“十四五”时期,我国绿色发展体现在增绿、治污、用能、循环四个方面。
“增绿”全球最多,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新增森林面积相当于1个陕西省的面积,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治污”成效显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7%左右、比“十三五”时期提高了3个百分点,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干流全线达到二类水质标准。“用能”更加清洁,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建成了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每用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循环”快速发展,每年生产钢材中20%以上的原料来自废钢循环利用,节能降碳成效显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底色,目前我国已经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绿色能源点亮千家万户,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3.46万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1.6倍;高速公路充电桩数量4年翻了两番多,覆盖了98.4%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大大减少了新能源汽车驾驶员的里程焦虑。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介绍,“十四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持续”上。一是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坚持开源节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共赢。从节能方面来看,2024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是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从资源利用方面来看,2024年我国主要资源产出率比“十三五”末提高约12%,全国焚烧处理生活垃圾2.68亿吨,比“十三五”末增长83.6%。
二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持久久为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生态保护修复,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干流全线达到二类水质标准。随着国土绿化行动的推进,我国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三是重点领域绿色化水平持续提升。坚持优化存量、做大增量,加快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存量方面,当前我国主要高耗能行业能效标杆产能比“十三五”末提高6个百分点。增量方面,我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2025年5月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0.9亿千瓦,比“十三五”末9.34亿千瓦翻了一番多。四是绿色生活方式持续转变。推动绿色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40万辆,比“十三五”末的492万辆增长5倍多。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我国一级能效家电销售额占比高达90%,实现了扩投资、促消费和节能降碳的有机结合。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