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吴辰光
刚刚在6月的股东大会上反思并提出寻找新突破后不久,7月2日,洋河股份(002304.SZ)董事长张联东便提交了辞职申请,此时距离其任期届满(2027年4月2日)尚有近两年的时间。
这是洋河股份不到一个月内的第二次高层调整。6月11日,公司董事杨卫国辞职,同样任期未满。高层震荡背后,是洋河股份业绩的低迷:2024年全年与2025年一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降。
作为中国老八大名酒之一,也是白酒行业唯一拥有“洋河”“双沟”两大中国名酒、两大中华老字号的酒企,洋河股份能否在白酒行业增速放缓、竞争格局重塑的背景下找到突破口、扭转颓势,将成为下一任掌舵者的首要任务。
一个月内两次高层调整
7月2日,洋河股份发布公告称,张联东因工作调整,申请辞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其原定任期至公司第八届董事会届满时止(2027年4月2日),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其他职务。张联东持有的公司第一期核心骨干持股计划份额,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其离任不会影响董事会正常运行。
就在近一个月前的6月12日,张联东还在洋河股份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公开反思,直言公司业绩不理想最大的问题在管理层。6月22日,洋河股份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宣布在供应链优化、新产品开发、数字化营销、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发力,同时双方发布洋河大曲高线光瓶品牌营销战略规划,发力光瓶酒市场。
对于张联东辞职原因及继任人选,中国工业报多次致电洋河股份媒介资源部,均未接通。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中国工业报表示,张联东的突然辞职可能源于内部对公司战略执行效果不满。企业高管更迭往往与企业发展方向分歧、改革阻力有关,董事会或上级主管单位可能认为需要更合适的人选推动发展。
洋河股份财报显示,张联东自2021年2月任职以来,2021-2023年公司营收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连续增长,但2024年却出现双降,其中,营收低于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更是低于2021年;2025年一季度,双降局面持续,且降幅均达30%以上,其中,营收同比下降31.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9.93%。
业绩下降直接导致公司行业地位动摇:根据各酒企财报,按营收计算,2024年,洋河股份行业排名从第三跌至第五,前四名依次为贵州茅台(600519.SH)、五粮液(000858.SZ)、山西汾酒(600809.SH)、泸州老窖(000568.SZ)。值得注意的是,前五名中,仅洋河股份出现双降,而排在第六的古井贡酒(000596.SZ)营收、净利润已逼近洋河股份,且增速分别达16.41%和20.22%。
江瀚指出,洋河股份2024年业绩下降受行业深度调整、中端与次高端产品市场压力加剧影响,同时张联东在品牌形象提升、价格天花板突破上的尝试可能未达到预期,销售费用增加却未带来对应收益增加。
酒类评论员、分析师蔡学飞对中国工业报表示,张联东任内推动“洋河+双沟”双名酒战略与数字化转型,为洋河股份奠定了长期竞争基础,尤其在品牌矩阵拓展、国际化和年轻化营销上有所建树。其辞职既与业绩压力相关,也包含了上级主管领导对未来发展的新考量,是企业应对行业调整的主动调整。
事实上,张联东并非近期首位离任的高管。6月11日,洋河股份公告称,董事杨卫国因工作调整辞职,其同样任期未满。
对于近期的高层变动,江瀚表达担忧:“这可能引发内部不稳定,影响员工士气与战略连续性,甚至会加剧投资者顾虑。”
新舵手面临多重挑战
7月1日,洋河股份官网显示,根据中共宿迁市委文件,顾宇接任公司党委书记,张联东不再担任党委书记职务。7月5日,公司公告提名顾宇为第八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
洋河股份公告显示,顾宇出生于1978年5月,历任泗阳县委办公室主任,泗阳县张家圩镇党委书记,宿迁市接待办副主任,沭阳县政府副县长、县委常委,宿迁市洋河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宿迁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洋河新区党工委书记,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等职。
蔡学飞分析,顾宇的工作背景,尤其在推动宿城区产业升级、重大项目落地等方面的经验,有助于洋河获取地方政策支持、加速区域酒旅融合等跨界布局。其对洋河新区产业生态的熟悉,叠加年龄优势,或为企业注入改革活力。
但酒业分析师肖竹青对中国工业报表示,顾宇缺乏在实体企业尤其是消费类上市公司的运营经验,如何快速熟悉白酒行业、稳定经营是关键。洋河股份与京东合作的光瓶酒战略能否延续?国际化布局是否会因换帅而搁浅?这一切都存在变数。
肖竹青建议,洋河股份可通过重振“双沟”品牌,打造第二增长极;重启“组织化做团购”的“后备箱”工程,通过消费者拉动升级洋河股份传统的渠道推动策略;优化人才机制与网络营销策略,防止电商平台破价冲击线下,同时激活贵酒、梨花春等对外投资项目,独立运营“手工班”超高端品牌。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中国工业报表示,未来掌舵人最重要的是如何带领洋河股份穿越整个白酒行业周期,将“洋河”“双沟”双品牌以及低度酒、光瓶酒多线联动起来。
江瀚则认为,洋河股份还得想办法解决库存高企、产品价格倒挂以及研发创新等问题。
财报显示,2024年,洋河股份白酒销量13.9万吨,同比下降16.30%;生产量14.55万吨,同比下降8.4%;库存量4.56万吨同比增长16.38%。
费用方面,洋河股份2024年销售费用55.16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广告促销费36.49亿元,同比增长5.44%;差旅费4.86亿元,同比增长2.7%;职工薪酬11.99亿元,同比下降6.18%;劳务费2449.46万元,同比下降18.18%。研发费用1.05亿元,同比下降63.2%。
行业存量竞争加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白酒产量(折65度,商品量)414.5万千升,同比下降1.8%。行业存量竞争态势持续。
洋河股份财报亦显示,白酒行业增速放缓背景下,竞争格局加速重塑,市场份额进一步向优势产区、企业、品牌集中,马太效应加剧;白酒消费进入“消费理性+价格理性”的双理性时代,品质诉求提升。洋河股份面临的风险包括: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头部企业竞争加剧、消费新势力饮酒习惯变化等。
从2024年各酒企财报看,区域酒企压力愈发明显:酒鬼酒(000799.SZ)、天佑德酒(002646.SZ)、伊力特(600197.SH)、口子窖(603589.SH)等净利润同比下降,金种子酒(600199.SH)更是连续四年亏损。
与此同时,近期高层调整也在白酒行业频繁出现。2024年4月,张德芹接替丁雄军任茅台集团董事长;2024年10月,华涛接任五粮液总经理;2025年3月,五粮液销售系人事变动,酒类销售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更替;2025年7月,金种子酒业董事、总经理何秀侠因工作调整辞职。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对中国工业报表示,白酒行业正处于转型期,高层调整反映出企业在激烈竞争与消费变革中寻求突破的迫切,短期内可能引发市场对企业战略连续性的担忧,但若能借此推动公司治理、调整战略方向,则利好企业长期发展。
赖阳进一步指出,年轻一代消费者正重塑白酒行业:从功能属性转向文化表达、社交价值和个性化体验,消费场景从传统宴饮扩展到休闲聚会、文化体验、独酌等;对品类偏好拓宽,更多地尝试以白酒为基底的创新调饮,这要求白酒产品需在度数、风味、包装上创新,融入时尚、健康、便捷等元素。
此外,赖阳认为,酒企品牌营销需突破传统模式,通过社交媒体、内容营销、跨界合作等方式,构建与年轻消费者的情感连接,以数字化和智能化洞察需求。同时,白酒行业整合与并购或增多,管理者将面临稳定团队、深化渠道改革、推进产品创新、强化品牌建设,以及在理解并引领消费趋势前提下的数字化赋能等多重任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