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好红色故事,加强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7月4日,重庆移通学院北山书院“青衿薪火 红韵古圣”党史学习教育团来到合川区草街街道古圣村,开启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引导青年学子深刻感悟红色精神,汲取奋进力量,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红色沃土,底蕴深厚
古圣村位于美丽的嘉陵江畔,距合川城区20公里,与重庆中心城区的北碚区仅“一墙之隔”,红色底蕴深厚。1939年7月,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来到古圣寺创办了育才学校;2022年1月该村被中组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2022年以来,古圣村锚定“党建工作示范村、红色教育品牌村、集体经济发达村、村级治理模范村、乡村振兴样板村”五大目标,在核心区建设了致知园(红色教育基地)、笃行园(红色体验基地)、行知园(红色文旅融合基地),以红韵底色着力打造集基层党建、产业振兴、红色教育、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于一体的红色美丽村庄。
走访入户,情系民生
志愿者们抵达古圣村后迅速分为两组,在草街街道驻古圣村工作组引领下,深入村落,挨家挨户走访20余户村民,开展安全宣传与基层党员访谈工作。每到一户,志愿者们耐心地向村民们宣传夏季用电、用气、烧柴火的安全知识,帮助村民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针对暑期溺水事故高发风险,志愿者们特别提醒村民切勿下塘下河游泳洗澡,强调生命安全的重要性。访谈中,村民们由衷感慨国家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经济腾飞的同时不忘乡村建设,“村村通”“户户通”全面实现,天然气进村入户普及,农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赓续传承,知行合一
走访到基层党员老唐家时,他满怀自豪地介绍,一家四口中有三位党员,自己曾是一名军人,退役后,选择回到生养自己的故乡,成为一名电力工人。从保障电压稳定运行的日常坚守,到故障抢修时的争分夺秒,再到参与北碚山火抢险的挺身而出,老唐始终将红色精神融入血脉,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把光明与温暖送入千家万户,照亮基层百姓的生活。志愿者们认真聆听着这些来自基层的动人故事,在传播红色精神的同时,深切关注村民的生活难题,用心感受他们身边的感人点滴,努力走进基层党员的精神世界。
守护村民安全、了解民生需求,正是传承红色精神的生动实践。先辈们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如今志愿者们守护村民安全,这正是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延续。未来,志愿者们将持续关注走访过的村民,进行回访,深入挖掘古圣村的红色故事,推动红色精神传承与民生安全、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以实际行动践行“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使命。(钟兴悦 朱华丽 金强 拍摄:潘盈盈 李彦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