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重要部署,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7月4日,由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主办的“优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对接活动”在厦门举行。
本次活动以“创新驱动播种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及150余家优质中小企业代表,通过政策解读、技术路演、需求对接等形式,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助力厦门中小企业抢占新质生产力发展制高点。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综合规划办公室主任郭创在致辞中强调,中小企业作为经济活力的“毛细血管”,既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更是产业升级的“加速器”。工信部正全力推进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建设,着力破解中小企业创新资源分散、转化效率低等难题,通过资源整合与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实现企业需求精准匹配,促进更多中小企业朝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厦门市工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彭军锋在发言中介绍,当前,厦门正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围绕厦门市重点产业链,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并取得显著成效。希望以此次对接活动为契机,与各方一道持续深化产业、创新、投资等多方面务实合作,携手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发展生态,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主题演讲环节,华泰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史栋带来《金融赋能中小企业培育》专题分享,就资本市场如何赋能专精特新发展发表了精彩演讲。他指出,走专精特新道路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资本市场将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中小企业要进一步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
活动现场,来自中科院系统、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0个具有产业化潜力的技术项目集中亮相,覆盖高端制造、食品生物、绿色低碳等赛道,展现“硬科技”与产业需求的深度碰撞。其中,中科院上海微系统研究带来的“危害病原体即时现场检测(POCT)装备研制”项目,以其快速、精准的检测性能,受到多家医疗企业积极关注。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推出的海洋生物产业化中试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在食品生物领域,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生物质转化的数字化及定向调控技术的产业化”项目,通过对L-丝氨酸转运系统的改造,高产L-丝氨酸大肠杆菌,获得食品、医药企业青睐。高端制造方面,国家宽带网络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水下清洗机器人,极大降低深海大型作业级ROV高成本;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的“数字化工业仿真”项目,实现高性能仿真助力智能制造。现场还吸引众多优质中小企业参与对接,与10家科研机构就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展开深入交流。据初步统计,在工业智能化升级、生物医药检测、清洁能源应用等领域已达成10余个合作意向。
创新潮涌鹭岛,实干铸就未来,本次对接活动不仅是技术成果的展示窗口,更是厦门落实国家战略、激活创新动能的关键举措。厦门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此次对接活动为契机,持续优化创新生态,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服务保障等多维举措,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迈向新高度。(金正气)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