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年滕王阁的“三还”新生:一座古阁如何撬动南昌文旅新生态?

©原创 作者: 王珊珊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7-08 06:58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王珊珊王棕宝

滕王阁古色古风建筑延绵近3公里,宛如一幅灵动的水墨画卷在赣江之畔徐徐展开。

7月7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第一站来到江西南昌滕王阁,作为南昌乃至江西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滕王阁这座地标建筑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不断焕发新光彩。

据悉,以重大规划为引领,进一步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江西省委、省政府专门印发了《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搭建了“四梁八柱”。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庆红表示,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进一步提出了“一主一副、两翼联动、多点支撑”的区域发展格局,为优化全省城镇发展布局提供了科学指引。

“十四五”以来,江西省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近1.3万个,完成投资额超1.2万亿,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及城市公共停车设施提质增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等专项行动,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城乡面貌从里到外焕然一新。江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王晓明在“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西主题启动会上表示:“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历史文化保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新路径,推动历史文化建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取得积极成效。出台《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文件,强化刚性约束。”2024年,南昌全力推进滕王阁景区“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的“三还”及北扩工程,并于2025年1月1日正式竣工并对外开放。北扩后的滕王阁景区,与周边大士院街区成功打通,还与万寿宫商圈紧密联动,无论是外地游客畅享“一站式”打卡游览的便捷,还是本地居民享受休闲出行的惬意,都能在此得到满足。

南昌市对大士院街区秉持“修旧如旧”的改造理念,曾经毫不起眼的老住宅区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全国闻名的“网红打卡地”。随着滕王阁景区北扩工程拆除600米实体围墙,景区总面积拓展至约700亩,九成区域免费开放,彻底打破了景区与城市之间的物理隔阂。

一组数据见证了这一巨变:滕王阁北园免费开放后,周边商圈客流量同比飙升210%;今年春节期间,106万游览滕王阁景区的游客中,80%都聚集在免费区域。

更令人惊喜的是,滕王阁景区收费区域虽有所“缩水”,但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却实现“双增”。据统计,今年“五一”假期,滕王阁景区累计接待市民游客近70万人次,其中收费区域接待游客12.57万人次,同比增长8.73%;实现旅游门票收入448.59万元,同比增长10.65%。而景区南园、北扩区等免费开放区域人流量高达56.83万人次,同比增长99.82%。自今年元旦北扩工程免费开放以来,日均接待游客量突破5000人次,这无疑是“三还”理念结出的丰硕成果。

“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新的经济业态、打造多元消费场景,让一大批老街巷、老厂区、老旧社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王晓明表示,依托江西VR产业优势,打造传统村落“线上博物馆”“数字档案库”等新兴载体,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让传统村落保护插上数字化“翅膀”。

滕王阁“三还”北扩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南昌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旭对中国工业报介绍了工业遗产保护的借鉴经验,通过废弃南昌港码头改造为亲水空间,保留工业坡道结构,植入灯光秀与游轮项目,类似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的文旅转化。通过AR技术还原八一大桥1936年建桥场景,强化沉浸感。未来计划推出“数字滕王阁”元宇宙项目,游客可通过VR与历代文人虚拟互动。

南昌通过空间缝合(物理联通)、文化赋值(风格统一)、业态迭代(产品创新)三重策略,实现了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的共生。其经验核心在于:以游客需求为导向,用最小干预激活最大价值,这对工业遗产开发具有普适参考意义。

作者:王珊珊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