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夯实内生动力基座 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改善

作者: 孟凡君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7-07 18:45
分享到:

■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6月份,中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改善。

6月30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25年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比5月份上升0.2个百分点。

6月份是传统生产淡季,但今年“淡季不淡”,中国制造业PMI好于季节性,生产指数为51.0%,站稳“荣枯线”。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6月份,在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1个位于扩张区间,比5月份增加4个,中国制造业景气面有所扩大。

制造业是传统产业的主体,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6月份,随着外部干扰因素影响减弱,中国制造业回归正常运行轨道,经济内生动力稳定释放,生产活动保持稳中有增,市场需求整体止降回升。在构成制造业PMI的五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生产活动、市场需求、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均处于平稳向好态势。

“6月份,制造业PMI指数小幅回升,表明一系列增量政策的效果继续显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

“上天入海”

装备制造业尽显高质量发展活力

当前,中国装备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作用凸显,在总体稳健发展的同时,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上天入海”尽显工业高质量发展活力。

近日,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与博迈科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正式组建FPSO(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超级建造联合体,标志着我国高端海工装备制造能力实现新突破。

在京哈高速的施工现场,三一无人机群高效精准地开展路面施工作业,机群作业精度达到“厘米级”。

在日前举行的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N70Q客车安静地穿梭于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内外。

在近日举办的第55届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上,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展出了C909、C919和C929基本型飞机模型,以及相关衍生型飞机模型,受到广泛关注。

不久前,润邦股份生产的三台移动式港口起重机(MHC)成功交付拉美客户,意味着该公司产品的智能化、自动化科技研发和应用获得了更多海外客户认可。

在全球经济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与发展。6月份,中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保持扩张,制造业PMI连续2个月回升,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认为,中国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亮点”是恢复态势较为普遍,比如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基础原材料四大行业都有积极变化,呈现连续向好的运行态势:装备制造业PMI为51.4%,较5月份上升0.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0.9%,与5月份持平;消费品制造业PMI为50.4%,较5月份上升0.2个百分点;基础原材料行业PMI为47.8%,较5月份上升0.8个百分点。

赵庆河介绍,6月份,中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其中,装备制造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3.0%,相关行业产需两端较为活跃。高耗能行业PMI为47.8%,比5月份上升0.8个百分点,景气水平有所改善。

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31日,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总数达246万家,其中2025年新设企业7.1万家,新设企业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占比超过60%,彰显了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升级的强劲势头。

2025年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协同创新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呈现出积极的新动向,正向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认为,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推进,装备制造业效益保持较高水平,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支撑作用突出。1-5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7.2%,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2.4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支撑作用突出。从行业看,装备制造业的八个行业中,有七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其中,电子、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等行业利润增长超过两位数,增速分别达11.9%、11.6%、10.6%。

于卫宁介绍,1-5月,我国航天、航空、航海等“三航”产业快速发展,带动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行业利润同比增长56%。在海洋经济大力发展背景下,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行业利润增长85%。

“近年来,随着企业技术能力、资金实力提升,中国工业生产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中高端迈进态势明显。”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

稳中向好

制造业供需两端均逐步改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何辉表示,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实施,6月份中国制造业供需两端都在逐步改善,新订单指数再次回升到了50%以上,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在进一步增强。同时,PMI指数仍处荣枯线下,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仍在下降,反映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仍在扩大,市场引导的需求收缩对制造业生产投资的制约仍然突出。

文韬表示,随着外部干扰因素影响减弱,中国制造业回归正常运行轨道,经济内生动力稳定释放,市场需求整体止降回升。6月份,中国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50.2%,较5月份上升0.4个百分点,在连续2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回到扩张区间,显示中国宏观经济继续恢复。

实际上,中国制造业市场供需两端均有所扩张,经济运行基本面稳中向好。在市场需求和企业原材料采购活动同步扩张的支撑下,制造业原材料购进价格和产成品销售价格均趋稳运行。其中,购进价格指数为48.4%,较5月份上升1.5个百分点;出厂价格指数为46.2%,较5月份上升1.5个百分点。两个价格指数均结束了连续3个月的下降势头,6月份同步也有所回升。

“从制造业原材料购进价格和产成品销售价格两个价格指数的变化趋势来看,近期制造业上游原料端和下游产品端的价格走势协同性较好,5、6月份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同向变化,变化幅度相当。”文韬说。

与此同时,6月份中国制造业订单类指数回升反映扩大内需政策效果有所显现,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上升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回暖趋势。

文韬分析,6月份中国制造业大型企业继续扩张,且扩张势头有所加快,如大型企业PMI为51.2%,较5月份上升0.5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生产指数较5月份上升2.2个百分点至53%以上,新订单指数保持在52%以上水平,显示大型企业供需两端较快扩张,为整个制造业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

强内稳外

制造业新动能保持较好扩张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中国制造正经历着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深刻转变,正蹄疾步稳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目前,我国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壮大,工业新动能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持续发力,高技术产业不断突破,高端制造领域发展再上新台阶,制造业新动能持续加强。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延续较快增长势头,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2%,企业采购数字技术金额同比增长10.9%,反映数实融合持续深化。工业机器人制造、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2%和28.3%,反映了“人工智能+”行动深入推进,具身智能等加快商业化进程。

7月1日,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5月底结束的2024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数据显示,数字经济、高技术产业、机器人产业三个领域共减免企业所得税1.97万亿元,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2%。

2024年度,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5.9%、2.7%,医药制造、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8.9%、7.5%。机器人领域步入发展快车道,近两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平均同比增长10.2%,特殊作业机器人、服务消费机器人、工业机器人2024年度同比分别增长28.4%、12.4%、7%,发展势能持续释放。

文韬介绍,从当前的政策脉络来看,下半年中国经济将重点推进“强内”和“稳外”工作:“强内”是继续落实前期出台的系列政策组合,并在此基础上加码推出相关新政策,扩大内需强化动力,加强国内循环做大规模,壮大新动能优化结构,从而整体夯实经济稳定向好运行基础。“稳外”是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敞开谈判大门的同时也保持战略定力,平稳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顺畅运行。

张立群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与市场引导需求收缩正处相互角力的关键阶段,必须坚持不懈持续加大扩内需各项政策力度,特别要显著加强政府公共产品投资力度,扩大投资规模,有效有力带动制造业企业订单显著增加,带动制造业生产投资持续活跃。

“下半年,在没有大的外部冲击的情况下,随着政策‘组合拳’的进一步发力,制造业将保持稳中有增发展态势,市场需求适度增长,企业供给平稳增长,市场价格稳定运行,新动能保持较好扩张,带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向深向实。”文韬说。


作者:孟凡君

编辑:袁海霞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