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寻赣鄱新质生产力密码——中国工业报对话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应炯

作者: 刘德炳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7-07 18:44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刘德炳

2025年6月11日,中国工业报社“2025寻找新质生产力领跑者案例”调研组一行走进江西,与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应炯就江西工业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等话题展开深度交流。作为我们党领导工业化建设的“开山之地”,江西省近年来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建设“1269”行动计划为主抓手,在数字化转型、绿色制造、产业集群建设等方面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应炯(左三)调研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江西省工信厅供图)

工业经济逆势上扬:新质动能成为增长关键支撑

中国工业报:2025年1-4月,江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这一增长速度背后的核心动力源自何处呢?

应炯厅长:这份成绩的取得确实不容易。这是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工信战线齐心协力、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的情况下取得的,尤为难得。

从产业角度来看,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这三大支柱产业的拉动作用非常显著。其中,有色金属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1.5%,装备制造业增长12.9%。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质动能正在逐步成为增长的主要引擎——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6%和14.8%,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

从区域方面来看,抚州、鹰潭、上饶等地市的增速均超过9%,5个设区市的工业总量在全省所占比重超过40%,形成了多点支撑的格局。这种增长并非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升。2024年,江西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4.38万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21.7%和33.6%,较上年分别提升1.9和2.0个百分点。

“1269”战略深入推进: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取得突破

中国工业报:江西推出的“1269”行动计划备受瞩目,目前12条重点产业链和6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呢?

应炯厅长:“1269”行动计划是江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举措。经过两年多的实施,已经形成了“链群互动、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从总量上看,电子信息产业营收突破1.16万亿元,有色金属达到9242.6亿元,装备制造为7047.3亿元,锂盐产能位居全国第一,VR产业规模在全国处于前列。126个省级产业集群实现营收3.6万亿元,占规上工业的80%以上,其中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3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构成了江西产业的“新支撑”。

在产业链强链补链方面,江西创新实施“老树发新枝”“新苗精准栽”“新芽前瞻育”三大工程。2024年推进2550个技改项目,1.3万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工业技改投资增长6.6%;开展精准招商2867个项目,签约金额达1.23万亿元;在未来材料、未来能源等六大领域布局未来产业,国家VR创新项目入选国家未来产业“揭榜挂帅”清单。

尤其在产业布局上,绘制了“四图五清单”,明确电子信息产业链以京九沿线四城为主要阵地,有色金属聚焦鹰潭、赣州等5市,形成了区域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南康家具产业集群构建的“一网五中心”,贵溪铜产业集群的“四链协同”模式,南昌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都是集群化发展的典型案例。

数转智改的江西路径:从“制造”迈向“智造”

中国工业报:数字化转型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江西在“数转智改”方面有哪些创新做法呢?

应炯厅长:江西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书记工程”,构建了环境侧、供给侧、需求侧“三位一体”的推进体系。在政府侧,投入30亿元省级奖补资金,出台全国首个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地方标准,建立省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联席会议机制,形成全省“一盘棋”的推进格局。

供给侧方面,构建了“三级服务体系”——26家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上百所数字化诊所、超千家数字化服务商,累计入企服务超过4万次。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综合服务平台已升格为国家“数字工信”部省共建平台,能够实现对企业诊断、改造、评价的全流程跟踪。

需求侧坚持“点线面”协同推进,打造了7家国家“数字领航”企业、9家省级“数字领航”企业和80家“小灯塔”企业,100家数智工厂。超1.6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超过1万家规上企业实施改造,7000多家完成首轮改造。南昌、九江、上饶成功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数字化转型准备阶段企业占比下降28.16个百分点,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正从“金字塔型”转向“橄榄型”。

新能源产业绿色突围:从资源优势向产业生态跨越

中国工业报:作为锂资源大省,江西在新能源产业发展及绿色转型方面有哪些独特的探索呢?

应炯厅长:江西已探明锂资源保有量位居全国首位,光伏组件出货量排名全国前列,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在锂电领域,突破了低品位锂云母提锂技术并实现产业化,2024年碳酸锂产量占全国56.4%,形成了从锂矿开采到电池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完整产业链。宜春-新余-赣州锂电新能源集群创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势头良好,中国有研“新一代电池材料”项目落户新余,填补了正极材料领域的空白。

在光伏产业方面,晶科能源N型叠层电池转换效率连续打破世界纪录,上饶光伏新能源集群入选首批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信义玻璃、赣悦光伏等重大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从硅片到系统集成的完整链条。

在绿色发展方面,推动全部涉锂矿山建成绿色矿山,锂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6家、省级25家,16家企业列入国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利用白名单,数量居全国第一。2024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6.4%,提前完成“十四五”节能目标。

中小企业梯度成长:新质生产力的微观基础

中国工业报:中小企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江西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有哪些切实有效的举措呢?

应炯厅长:江西现有规上工业中小企业1.9万家,占规上企业的98.99%,2024年实现营收3.19万亿元、利润1616.6亿元,分别居全国第7位、第8位。

在培育路径方面,以实施“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的梯度培育体系为牵引,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目前,全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突破7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4162家,国家级“小巨人”27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98家,这些都是江西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在促进转型方面,实施“小灯塔”企业培育计划,首批80家企业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保太有色、生益电子等案例入选全国典型。

在公共服务方面,推出“专精特新贷”累计发放516亿元,举办“百场万企”融通对接活动,2024年服务企业11.8万家,帮助8700余名人才与企业精准对接。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南昌进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前十位。

未来展望:推动新质生产力在赣鄱大地蓬勃发展

中国工业报: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江西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下一步重点工作有哪些呢?

应炯厅长:江西省工信厅将全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从工业实际出发,深化落实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一体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着力建设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聚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工业发展动力动能;二是聚力产业集群提能升级,大力构建良好产业生态;三是聚力新赛道培育,着力打造经济新增长点。

赣江奔腾不息,如同江西工业发展的脉搏。从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起飞地,到如今14个千亿产业的崛起,这片红色土地正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书写着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答卷。“2025寻找新质生产力领跑者案例”调研组将继续深入江西各地市、企业,挖掘更多的鲜活案例,为全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江西经验”。

作者:刘德炳

编辑:袁海霞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