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中医药”论坛成功举办。论坛聚焦中医药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集中展现了“人工智能+中医药”的创新实践成果,助力强化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数据支撑、科技赋能与创新驱动。
作为全球数字经济大会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论坛以“AI赋能岐黄新发展智创引领健康新未来”为主题,助力以“数”蓄势打造产业新生态,以“数”夯基释放数据要素新动能,以“数”谋新构筑科创新高地,以“数”兴业谋划发展新引擎。政府部门、头部企业、研究院所、医疗机构以及主流媒体代表线下线上参会,共同掀起“AI+中医药”热潮,汇聚中医药现代化澎湃动能。
以“数”蓄势 共话“AI+中医药”发展新风向
论坛聚焦数字中医药热点议题与实践创新。开幕式上,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林航致开幕辞;主论坛“凝聚中医药新质生产力”板块,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作主旨报告,为中医药创新发展锚定方向;邀请清华大学教授、欧洲科学院与艺术学院院士李梢分享“AI与中医药创新发展”;在“驱动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数智中医焕新未来”“AI时代青年学者新声”等板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监测统计中心主任厉将斌、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杨洪军等20余位重量级嘉宾进行专题分享,集智聚力探索AI与中医药融合热点。论坛核心观点与成果广受关注,为中医药数智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成就一场极具启发性的思想盛宴。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兼),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罗增刚在开幕式上指出,数字浪潮为中医药发展注入动能,首都中医药致力“人工智能+中医药”融合发展,市中医药局从平台、数据、服务三方面发力,聚焦筑牢数据底座、深化场景应用、扩大国际影响,助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以“数”夯基 绘制创新迭代的“上扬曲线”
截至2025年,“人工智能+”已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质生产力正为全球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持续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将数据要素视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通过深化应用场景落地、强化数据标注实践、畅通数据交易流通等方式,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论坛开幕式上,北京市中医药对外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心发布2025数字中医药应用场景案例,涵盖智能诊疗、健康管理、中药精准研发、AI“就医助手”等15个场景,以案例驱动垂直领域探索,加速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据悉,交流中心自2023年起持续开展案例遴选百余项,鼓励创新场景首试首用,推出落地性强、创新性高、引领作用显著的优秀案例,并跟进技术应用实效。三年来案例量质齐升,展现了首都中医药创新迭代的“上扬曲线”,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释放“乘数效应”,也展示北京科技人才底座实力与首都中医药领域数智化发展的良好创新生态。
论坛还特邀河北省卫生健康委解读展示“雄安医疗大健康技术应用大赛”——中医药传承创新赛道获奖案例。作为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新增赛事,京津冀多家单位入选。自2023年京津冀三地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签署《关于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医药合作协议》,三地合力推进医疗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文旅康养、智力资源等五方面开放融通。本次案例从联动申报到跨区域推广,是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正重塑中医药行业格局。加速释放数据红利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响应国家数据局《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论坛两项可信数据战略签约备受瞩目: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北京市中医药对外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心签署“中医专病可信数据空间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依托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构建全流程数据管理体系,推动中医专病数据跨主体可信共享;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与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签署“中医药可信数据流通合作框架协议”,聚焦数据确权、高质量数据集开发与产品流通,共建安全可信的中医药数据流通生态。两项合作协议的成功签署,进一步为数据流通循环提供了可落地的实践样本。
以“数”破局 打造“六位一体”生态新格局
论坛特设“AI+科研”“AI+医疗”“AI+产业”及“圆桌对话”等板块,分别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存志将聚焦《针灸领域十大科学问题解析》,分享前沿探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党委书记刘震围绕《基于大模型的AI智能医疗服务探索》,剖析数智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的融合之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汪红兵详解《AI医疗场景重构大健康生态范式》;华为公共事业军团医疗行业解决方案总经理孙颖智聚焦《数智融合华为AI+医疗探索与实践》,介绍企业在医疗领域的技术落地经验。与会嘉宾集智聚力,剖析AI时代中医药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成立“北京数智中医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院将依托首都创新中心与人才高地优势,贯通核心技术、临床验证、检测注册、智能制造、场景应用、渠道拓展等关键环节,构建“政、产、学、研、医、用、金”六位一体生态新格局,助力首都中医药产业集群与国际创新高地建设。
论坛还发布“名医验案数据集”“中医文献知识分析平台”“中医药AI测评集”“中医智慧教育课程系统”“中医睡眠检测及信息管理系统”五项成果。这些成果通过构建规范化体系、整合数据资源、搭建平台等方式,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支撑。
立足国家战略需求,首都中医药正以"守正创新"的开拓精神、"敢为人先"的进取姿态,推动千年岐黄之术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为全球数字经济贡献“中医药智慧”,为健康中国注入“首都动能”。
据悉,数字中医药论坛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由北京市中医药对外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心、北京中医药学会、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联合承办。(曹雅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