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沪深交易所拟放宽主板ST股涨跌幅至10% 市场化改革再落一子

©原创 作者: 吴晨 王珊珊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7-03 23:00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吴晨 王珊珊

近日,沪深交易所就调整主板风险警示股票(即ST/*ST股票)价格涨跌幅限制比例有关事项公开征求意见,拟将主板风险警示股票价格的涨跌幅限制比例调整为10%。“风险警示股票价格的涨跌幅限制为5%”不再施行,与主板其他股票保持一致。

这是继注册制改革后,A股在交易机制市场化上的又一关键调整,尤其对长期受限于5%涨跌幅的风险警示股票而言,流动性僵局或迎来破冰。

沪深交易所信息显示,近年来,有的主板风险警示股票交易频繁触及涨跌停板,连续多日涨停或跌停现象较为突出,频繁触发异常波动指标,定价效率有进一步优化空间。目前主板风险警示股票价格涨跌幅限制比例为5%,主板普通股票为10%。

价格限制机制改革 全面注册制的延伸配套

“这一改革动作,虽属交易制度层面,但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其背后释放出的信号与潜在影响,不容低估。”前金融从业者、深圳东风环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双告诉中国工业报。

将本次调整置于A股全面注册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加以观察。从科创板设立、创业板改革,到北交所设立及主板推行注册制,监管层持续推动市场化、法治化方向演进。

胡双表示,此次放宽风险警示股票价格的涨跌幅限制,可视为“交易制度并轨”的重要一步,是完善市场功能、强化价格发现机制的必要配套举措。长期以来,风险警示股票价格5%的涨跌幅限制虽旨在抑制风险扩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冻结”了市场流动性,导致部分股票成交极度萎缩、价格失真,与注册制所倡导的“用市场说话”理念相悖。将其放宽至10%,既是交易规则的一致化,也是监管者对市场成熟度的进一步信任。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青年研究员石少卿对中国工业报同样指出,全面注册制改革旨在优化交易制度,提升市场定价效率,而统一主板风险警示股票与其他股票的涨跌幅限制比例,是推动交易规则市场化的重要一步。

独立经济学家史帆对中国工业报表示,对于市场估值需要若干个涨跌停才能调整到位的股票,设置更小的涨跌停幅度,只会增加价格调整的时间,适当调整至和其他股票一样,能够有效减少这一等待时间,且对最终股票价格影响不大。

“从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角度,此次调整有助于提升市场效率,改善定价机制,并保护投资者权益。同时,这一举措体现了A股市场向成熟市场制度靠拢的趋势,例如减少行政干预,增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石少卿说道。

流动性修复预期增强 短期或吸引博弈性资金介入

涨跌幅放宽能否真正激活ST板块?

石少卿表示,5%的涨跌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ST/*ST股票交易不活跃,放宽至10%后,预期会对流动性产生显著改善,主要包括:提高交易活跃度,吸引更多资金参与;减少因价格限制导致的资金堆积问题;以及改善价格发现功能,使市场更准确地反映股票价值。这一调整预期将吸引更多增量资金进入ST板块,尤其是基本面良好但短期面临风险警示的公司。

胡双进一步分析道,从市场结构视角看,ST板块长期处于边缘化,主要受到流动性约束与投资限制双重压制。此次规则放宽,或将显著提升风险警示股的交易活跃度,特别是对部分具有“摘帽预期”或“重整转机”的个股,可能吸引部分增量博弈资金配置。

“不过,应看到增量资金的类型与属性并不均衡。短期内更可能是游资、量化交易等风险偏好型力量的介入,而非价值型中长期资金的回归。这决定了放宽涨跌幅所带来的流动性修复具有一定阶段性,难以一蹴而就。”胡双说道。

辅以风险治理工具 防范“炒壳”与操纵

放宽涨跌幅限制将有助于更有效地反映风险警示股票的真实价值和风险,这主要体现在提高价格发现效率,使市场参与者能够通过交易更充分地表达对股票价值的判断,以及减少价格扭曲,让风险与收益更加透明。

石少卿认为,新规实施后,ST板块整体活跃度预期会大幅提高,交易量和换手率可能显著上升。同时,板块内个股分化可能加速。例如,对于优质重组预期股可能会受资金青睐,估值有望修复,而退市风险极高股则可能被市场进一步抛售,股价表现更差。因此,这一调整将加速板块内个股的分化,帮助市场更有效地筛选出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

“但同时也存在潜在风险,即波动性增加可能导致市场情绪化交易,加剧价格扭曲。因此,需要交易所加强对异常交易的监控和干预。”石少卿强调。

在胡双看来,涨跌幅的调整必然提升价格弹性,也在客观上打开了更大的投机空间,尤其是在壳资源炒作、重整消息提前泄露、资本运作信息不对称等风险尚存的背景下,需同步加强事中监管。

胡双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完善配套机制:一是强化信息披露监管。对ST股票重大事项变更、重组预期等,需实行更高频、更细化的信息披露,防止“借壳-复牌-炒作”链条再度活跃。二是引入智能风控模型。利用大数据、AI模型对盘中异常波动、账户联动交易等情况实施实时监控,提升监管穿透力。三是加快退市常态化进程。放宽涨跌幅不应弱化退市约束,反而应同步推动“应退尽退”,真正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

改善融资环境 转变市场生态

石少卿指出,放宽涨跌幅限制将有助于改善ST公司的融资环境,因为更高的流动性和更准确的定价有利于提升市场估值。对于具有重组预期的公司,放宽涨跌幅限制可能吸引更多潜在重组方的关注。投资者对优质ST股票的关注度可能提升,尤其是那些基本面良好但被错杀的公司。因此,这一调整在改善融资环境和提升关注度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本轮改革若要真正取得实效,根本上仍需提升投资者教育水平与结构优化。”胡双表示,目前ST股仍主要由中小散户交易,易受消息面影响,追涨杀跌行为突出。应持续推动机构投资者比例提升、长期资金入市比例上升,从而以“专业定价”替代“群体投机”。换言之,涨跌幅的宽松,不应被理解为“投机容忍”,而应被视为“机制归一”基础上的市场成熟化试炼。

风险警示股票价格涨跌幅的放宽,是注册制改革背景下的制度完善尝试,其成败关键不在规则松紧,而在市场能否承受更充分博弈带来的波动与价格发现。在数字科技和科技金融融合背景下,监管应加快技术赋能、透明化监管、精准式干预,从而真正让市场机制在改革中行稳致远。

作者:吴晨 王珊珊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