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空之眼”无人机+AI方案助力飞机蒙皮检测行业破局

©原创 发表时间:2025-07-02 17:31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毛志亮

6月30日,广东肇庆航空职业学院传来捷报。该校的“长空之眼”创新项目,凭借其无人机与人工智能(AI)相结合的独特技术方案,成功攻克了飞机维修行业长期面临的蒙皮损伤检测难题,受到行业高度赞誉。该项目已获得2项发明专利和2项软件著作权,并与贝迪克凌云飞机维修工程公司签订了意向使用协议。

在该校二级学院联动协作机制下,学生团队充分发挥飞机电子设备维修、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等多专业优势,构建了“技术研发—场景测试—迭代优化”的闭环创新模式。这种跨学科协同,打破专业壁垒的同时,实现了无人机操控、AI算法开发、航空维修规范等不同领域知识的有机融合,为“长空之眼”项目的技术突破提供了关键支撑,也成为学校培养复合型航空人才的生动实践。经过近一年的持续设计、研发与测试,团队成功研制出“长空之眼”——一款利用无人机搭载图像识别系统,能够自动检测飞机蒙皮损伤的智能装置。

该项目精准聚焦飞机维修行业的三大痛点:其一,传统作业工具如高空车和工作梯,不仅成本高昂、效率低下,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其二,人工巡检耗时费力,效率低且成本高;其三,视觉巡检易受光线、角度和高度等因素影响,遗漏风险较高。针对这些难题,项目团队创新性地采用轻便无人机搭载高清视觉系统,结合丰富的蒙皮损伤图像样本和先进的自动巡检技术,实现从规划航线、避障飞行、拍摄识别到自动生成检测报告的全流程自动化,彻底改善了行业痛点,为飞机维修行业带来了高效、安全、精准的解决方案。

项目创新性地融合了AI算法、深度学习与视觉技术,成功研发出一套高效智能的蒙皮检测设备。该设备的核心技术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AI识别模型、自动飞行航线规划与智能避障算法,以及自动生成检修报告的功能,还配备了人性化的人机交互界面,显著提升了检测效率和精准度。团队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紧密结合航空维修领域的实际需求,稳步推进技术迭代升级,并积极开拓高铁检修等新兴应用场景,彰显了强烈的市场敏锐度和拓展潜力。在资金支持方面,团队科学规划融资路径,确保产品持续完善和市场推广的有力推进。

该项目负责人李毅亿表示,团队始终坚守“航空报国”的初心,在学校跨学科实训平台的有力支撑和专业教师的全程指导下,成功攻克了无人机自主巡检、AI损伤识别等核心技术难题,实现了课堂知识与行业需求的深度融合。“长空之眼”的研发过程,是“产教融合育匠心,科技赋能强民航”理念的生动实践。从实验室的算法调试到维修车间的真机测试,从专利图纸到市场化应用,团队始终以守护航空安全为使命,将青春力量融入民航强国建设的征程,用创新成果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悉,目前,该项目已在吉祥航空的实践场景中进行了应用测试,并在广州MRO展洽会上亮相,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同时,项目团队已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意向合作关系,为后续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受访单位/图)

编辑:汪黄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