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巴奴冲击“火锅第三股”:资本闯关需过“两道槛”

©原创 作者: 吴辰光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7-02 16:56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吴辰光

6月16日,巴奴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奴”)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正式启动上市进程。若能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其将成为继呷哺呷哺(00520.HK)、海底捞(06862.HK)之后,国内第三家上市的火锅连锁企业。

招股书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招股书付印前,关键信息最后确定的日期),巴奴在全国39个城市布局145家直营店,其中,53家门店都在河南省内。这一规模与头部企业存在显著差距:截至2024年底,海底捞门店总数为1368家(含港澳台23家),呷哺呷哺(含旗下湊湊品牌)亦有938家(含境外19家)。

值得关注的是,从2023年的“天价土豆”争议到子品牌超岛“羊肉掺假”事件,再到今年创始人杜中兵因“月薪5000不要吃火锅”的言论引发的舆论风暴,巴奴的品牌形象面临挑战。

这场筹备多年的资本冲刺,在消费复苏与行业内卷的交织背景下,正面临规模扩张与品牌信任的双重考验。如何找到发展的平衡点,建立良好的品牌信任,成为巴奴冲击“火锅第三股”必须跨越的“两道槛”。

增长放缓,核心数据起伏较大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巴奴营收依次为14.33亿元、21.17亿元、23.07亿元、7.09亿元;利润分别为-520万元、1.02亿元、1.23亿元、5520万元;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指标)分别为4150万元、1.44亿元、1.96亿元、7670万元。

收入结构上,分餐厅相关运营服务收入和调味品及食材销售收入两大块,其中,餐厅相关运营服务收入占绝对主导,业绩期内占比分别达97.5%、96.8%、97.7%、98.2%。

同期,巴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分别为2.62亿元、4.29亿元、4.95亿元、1.49亿元;门店经营利润率分别为15.2%、21.3%、21.5%、23.7%;餐厅数量分别为86家、111家、144家、144家。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餐厅数量为145家,扩张节奏显著放缓。

整体来看,巴奴在2023年实现高速增长后,2024年增速明显回落。2025年一季度虽继续增长,但尚不足判断全年走势。中国工业报就2025年业绩预期咨询巴奴,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核心运营数据上,翻台率和服务顾客总量均实现逐年增长,但单店日均顾客量、日均销售额及人均消费均波动较大。通店销售额也由2023年的同比增长22.6%,转为2024年9.9%的同比下降。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中国工业报表示,巴奴属于单品类出圈的代表企业,核心挑战在于持续保障品质。目前其发展相对稳健,供应链完整度对产品形成一定支撑,但人均消费下降既符合当前市场形势,也凸显行业竞争加剧。对巴奴而言,资本市场更关注其供应链韧性、可持续发展能力、产品的差异化、消费端的服务体系建设。

早在2021年巴奴20周年时,公司就曾透露上市计划。第三方研究、咨询机构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对中国工业报表示,2025年以来,新茶饮、餐饮连锁、潮玩已上市和酝酿上市的企业非常多,这说明香港资本市场的消费概念股有了起色,现在是个不错的时间节点,但消费市场是否已经整体回暖仍不明确。巴奴145家门店的规模在连锁餐饮中仍显不足,且火锅行业毛利率普遍不高,其能否持续保持毛利率稳健提升是个未知数,规模劣势或成为巴奴的上市障碍。

品质火锅,近年挑战重重

杜中兵于2001年在河南安阳开设第一家火锅店,2012年将其更名为巴奴毛肚火锅,以毛肚为核心特色。其品牌名源自重庆纤夫文化,宣称致力于推动健康品质饮食,目标是成为“中国火锅第一品牌”。

据招股书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火锅市场分为人均消费120元以上的“品质火锅”、60-120元的“大众火锅”、60元以下的“平价火锅”。巴奴是中国最大的品质火锅企业,2024年占据该细分市场3.1%的市场份额。

艾媒咨询CEO张毅对中国工业报表示,高客单价可能反映企业在品牌、产品以及服务的投入,但与“高品质”不能直接画等号,这最终还是要由消费者评判。

而这家标榜品质的企业,近年却频发争议事件。2023年2月18日,巴奴西安门店因“5片土豆18元”被指“天价”,巴奴辩称其销售的“富硒土豆”不同于普通土豆,且5元为小份(实际售价9元),但拒绝降价。

同年3月,中国食品安全报发布一篇调查报告,其北京多家门店的富硒土豆硒含量未达标,低于自身宣传的标准,巴奴最终下架产品并道歉。

同年9月,巴奴子品牌超岛北京合生汇店售卖的羊肉卷被曝“掺鸭肉成分”,涉事门店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42.7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万余元。值得注意的是,巴奴创始人杜中兵与超岛创始人杜夯是父子关系。

2025年2月,杜中兵“月薪5000就不要吃火锅”的言论引发舆论哗然。尽管其两次道歉,称“真实本意被曲解,本是想劝大家不要高消费”,但仍被质疑“脱离群众”。

对于频发的争议是否影响上市,原深创投投资人、国家投资项目管理专家陈敏分析,巴奴选择此时递表,或认为消费市场对品质需求上升,但“高客单价+高品质”模式对管理要求极高。若规模增长乏力且品控、舆论问题持续,可能为其上市增添不确定性。

市场分散,机遇与风险并存

巴奴招股书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火锅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518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19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6%;预计2029年将达仅849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5%。其中一线城市规模将达670亿元,二线城市规模将达2692亿元,三线及以下城市潜力突出,规模将达5135亿元,自2024年以来的复合增长率为7.1%。

虽然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但品牌相对分散,2024年前五大品牌共占市场份额的约8.1%,巴奴为中国火锅市场第三大品牌,占据0.4%的市场份额

需要说明的是,招股书中并没有明确指出市场排名中的其他品牌名称,不过从营收数据、成立时间、是否为上市公司、人均消费等相关描述看,排名第一的是海底捞,市场份额为6.7%,呷哺呷哺以0.4%的市场份额位居其次。此外,招股书将呷哺呷哺与湊湊分开计算,如果将湊湊0.3%的市场份额归并到呷哺呷哺中,那呷哺呷哺的的总体市场份额要比巴奴高出不少。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中国工业报表示,当前整个餐饮市场竞争激烈,火锅行业更是一片红海。各大品牌之间的竞争已在产品口味、服务质量、门店扩张、品牌营销等方面全面体现。在此背景下,巴奴仅靠门店扩张还远远不够,还要加强菜品创新,即便成功上市也只是进入一个新阶段。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对中国工业报表示,“云消费”时代,消费者日益从功能性消费转向享受型消费,从商品消费转向非商品消费,对品质和附加值的需求持续提升。这种趋势为注重产品主义和差异化定位的品牌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巴奴顺应了这一宏观消费升级的趋势,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多重挑战。

张毅提醒,目前火锅行业发展稳定性不足,消费者喜新厌旧明显,巴奴首先要面对的是产品质量如何能做到持续稳定,而一旦实施门店规模扩张,在管理、品控等方面可能也会暴露出更多的短板。

作者:吴辰光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