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张安媛
在全球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大背景下,食品加工与包装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包装个性化需求的提升,以及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企业亟需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应对挑战、把握机遇。
上述背景下,第三十届上海国际加工包装展览会(ProPak China 2025)于2025年6月24-26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成功举办,这场行业盛会为全球食品加工与包装领域的企业、专家和从业者,搭建了一个展示创新成果、交流前沿理念、探索合作机遇的重要平台。
规模宏大 亮点纷呈
第三十届上海国际加工包装展览会与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展(FoodPackChina)同期举办,共同构建起“2025上海国际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展览会联展”的庞大格局。展会以“数字智造,工业向新”为主题,七大核心展区纵横交错,全方位覆盖包装机械、食品加工、液体加工、称重及计量设备、印刷标签科技、包装材料与制品、智能装备等领域,同时联动健康原料、食品配料等系列展会,形成贯通产业链上下游的完整生态体系。
展会现场,走进智能制造与日化加工包装展区,自动化生产线与数据的智慧闪烁交织成现代工业的协奏曲。展区的一众参展企业通过集成AI视觉检测、物联网远程控制技术等新型智能包装整线解决方案,并凭借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全流程虚拟仿真调试,助力企业进一步降低了设备调试周期。笔者在现场看到,某日化企业现场演示的全自动彩妆包装线,在3D视觉识别系统的辅助下,能以0.1毫米的精度完成膏体灌装与外壳贴合,每分钟处理120件产品,较传统产线效率提升40%。观众可通过中央控制室大屏,实时查看设备运行参数、能耗数据及质量检测报告,直观感受数字化管理对生产效能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该生产线还具备能耗智能调控功能,根据生产负荷自动调整设备功率,相比传统生产线降低能耗25%。
绿色包装展区则成为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沿阵地。生物基材料展台前,聚乳酸(PLA)与竹纤维复合而成的食品包装盒,不仅具备防水防油性能,在堆肥条件下6个月即可完全降解;可食用糯米纸包装技术更突破传统,将糖果包装转化为可直接入口的薄膜,实现“零废弃”目标。包装设计区展出的折叠式快递箱,通过模块化卡扣结构替代胶带,开箱后可折叠成原体积1/5的平板形态,大幅降低物流仓储成本。某包装材料企业负责人向笔者介绍:“我们的可降解材料生产线已通过欧盟标准认证,目前与星巴克、联合利华等企业达成合作,年产能达5万吨。此外,我们还研发了新型秸秆纤维材料,其成本相比传统可降解材料降低15%,且强度提升20%,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食品加工灌装及发酵展区聚焦乳品、酒类等细分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同样亮点频出。笔者在现场亲眼见证了无菌灌装设备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技术,该技术能在0.5秒内完成包装容器的高效灭菌。针对市场上一些小批量个性化生产企业的需求,展区内有很多柔性灌装系统配备快速换模装置解决方案,这些柔性解决方案最快可在10分钟内切换不同规格的瓶型与灌装头,满足精酿啤酒、定制饮品等新兴市场需求。其中,一款专为酸奶生产设计的灌装设备,采用了独特的螺旋式灌装头,能够避免酸奶在灌装过程中产生气泡,保证产品的口感和品质。
技术革新 引领潮流
本届展会,众多参展企业各显神通,而汤姆集团、中包机械、英特诺等行业领军者的表现尤为夺目,成为观众瞩目的焦点。
汤姆集团以双馆联动形式,系统展示日化、食品领域的智能化包装解决方案。其推出的新一代智能灌装线搭载自主研发的动态称重补偿系统,灌装精度达±0.5毫升,配合“一键换模”技术,可帮助用户将生产线切换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15分钟。“我们通过整合工程设计、智能装备、软件工程三大核心能力,为客户提供EPCM总承包服务,已帮助全球数十家企业实现整厂智能化改造。”汤姆集团食品包装事业部总经理汤涛向笔者说到。
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有限公司重点展出了其在其在薯类、油脂和粮食加工等方面的解决方案。中包机械技术人员向现场的观众自豪的表示:“我们在薯类加工方面,已经突破了3吨/小时法薯加工生产技术壁垒,成功建成山东和河北两条生产线,自动化水平和产品品质均与国外设备处于同等水平。在油脂加工方面,公司最新研发的油料低温压榨-植物蛋白饮品联产成套加工技术与装备,可同步生产低温压榨特级初榨油与低脂全营养植物基酸奶。”
“我们的滚筒采用卫生设计和模块化构造,专用于食品行业,防水等级至少为IPX5,便于快速清洁,能够提高食品安全标准。”英特诺战略业务发展经理程强表示。笔者了解到,本次展会,英特诺展示的智能物流解决方案,重点包含了SHC特殊卫生型输送机、EC5000CROWN鼓型微电滚筒、LCP轻型输送机模块。这些产品不仅彰显了英特诺深厚的技术底蕴,更体现了其对物流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精准洞察。
思想碰撞 活力涌动
第三十届上海国际加工包装展览会不仅是产品展示的舞台,更是行业思想交流的“智慧殿堂”。展会期间,十余场行业主题论坛成为智慧的碰撞场,数字化转型、绿色包装、智能制造等前沿议题引发热烈讨论,近百位行业领袖与专家学者在此分享真知灼见,吸引逾千名业界代表参会,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在食品饮料创新发展技术论坛上,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发言代表指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正在深刻改变食品加工与包装行业的生产模式。通过这些技术的深度融合,企业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不仅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可持续包装产品未来的主题论坛则成为环保理念与创新技术的“汇聚地”。随着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消费者对绿色包装的需求如春笋般增长。专家们在论坛上分享了可降解材料的最新研发成果、包装设计的减量化策略以及包装回收利用的创新模式等内容。与会嘉宾纷纷呼吁,绿色包装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大在绿色包装材料研发方面的投入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企业应积极响应市场需求与环保号召。
此外,多场会议现场还精心设置了圆桌思辨、案例解析等多元化环节,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方位、深层次的学习交流平台。会议内容深度聚焦智能化转型、数字工厂建设、创新材料研发、包装设计迭代、发酵技术革新等前沿领域,既剖析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成本控制难题,也探讨新材料应用的技术突破方向。参会者在获取行业领军企业实战经验的同时,更通过跨界资源对接加速创新成果的商业转化,有效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在商贸合作方面,展会创新推出的“1对1商贸配对”服务成为企业合作的“红娘”。根据参展企业与观众的需求与业务方向,精准匹配合作对象,助力参展商达成意向订单,拓宽了企业的市场渠道,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行业交流与合作。
上海国际加工包装展览会不仅是创新技术的展示舞台,更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在数智技术与绿色发展理念的双重驱动下,食品加工与包装行业正沿着智能化、可持续化的道路加速前行,这场盛会播撒的创新火种,必将点燃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燎原之势。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变化,这一展会平台将会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创新动力和合作机遇。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