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京东、美团、阿里 大消费超级APP上演新版“三国杀”

©原创 作者: 吴辰光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7-01 16:59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吴辰光

继5月2日淘宝闪购正式上线后,阿里巴巴(09988.HK)在即时零售领域又落重子。6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发布全员邮件,宣布饿了么、飞猪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这一动作被视为阿里从传统电商平台向综合大消费平台的战略升级。

而随着京东外卖入局、美团加速即时零售布局,中国互联网大消费领域正上演一场全新版的“三国杀”。

阿里统一作战目标

提文:多业态协同效应已然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竞争的核心,这也是阿里的长期生态战略。

阿里此次组织调整并非孤立动作。据吴泳铭发布的全员邮件显示,饿了么、飞猪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后,将会发挥各自优势和长项,构建更加完整的大消费服务体系。特别是即时零售领域,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将加强协同,全面打通各项资源。

今年4月底,淘宝旗下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正式升级为“淘宝闪购”,并打通饿了么生态,实现用户在淘宝APP上点外卖的场景闭环。5月2日,淘宝闪购正式上线。据6月23日淘宝公众号披露,上线不到两个月,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日订单数突破6000万单,零售订单同比增长179%,订单准时率维持在96%。

中国工业报从阿里方面获悉,淘宝闪购联动饿了么形成阿里即时零售一张大图。今年“618”,天猫上的3C数码、服饰、快消、运动户外等行业多个品牌成交额创历史新高。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客座顾问、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庄帅对中国工业报表示,多业态协同效应已然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竞争的核心,这也是阿里的长期生态战略。此举让消费者在阿里平台上可同时享受本地生活、即时零售和B2C电商,不必切换不同的APP。

阿里近年财报显示,其本地生活板块营收虽持续增长,但在集团各大业务板块中处于靠后位置,始终落后于淘天集团(2024财年以前为中国商业板块)、国际商业板块、智能云板块、菜鸟板块,仅高于大文娱板块。同时,始终没有摆脱亏损状态,2022-2025财年(阿里财年周期为每年的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阿里本地生活板块经调整EBITA(一项非公认会计准则财务指标)亏损分别为217.75亿元、140.21亿元、98.12亿元、36.89亿元。

在业绩不理想的同时,饿了么还曝出负面新闻。6月20日,据界面新闻等报道,饿了么前CEO、即时物流中心负责人韩鎏被警方带走调查。饿了么向中国工业报回应称,经内部调查物流主管韩鎏涉嫌职务犯罪,并向公安机关主动报案。

海豚社创始人李成东对中国工业报表示,外卖行业亏损本身很常见,再加上重金收购,饿了么是想必会成为拖后腿的部分。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告诉中国工业报,还不能说饿了么拖了阿里的后腿,只能说当前在互联网部分领域,依然存在赢者通吃现象。一些应用是阿里得以延伸到其他互联网平台经营领域的触角,对于阿里来说,哪怕亏损,也不能放弃。

在庄帅看来,阿里的此次调整并不是被动应战,而是主动出击,饿了么和飞猪回归淘宝只是一个开始。从饿了么和飞猪仍保持独立的董事会、董事长和CEO的组织结构看,阿里并不是要放弃这两个业务,而是需要进一步强化它们在统一目标下,提供“供给+服务”能力和资产的角色,这也并不排除未来饿了么可能通过新的角色继续实现独立上市。

京东美团针锋相对

提文:从外卖烧至即时零、电商促销、酒旅等多个领域,一场全方位的商业拉锯战正在上演。

阿里的调整或许不是单方面原因,其中也有来自竞争对手压力的影响。

今年2月11日,京东正式进军外卖市场,为加快抢占市场,京东推出重磅政策,宣布在2025年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将享受全面免佣金的优惠,此举迅速吸引众多商家目光。当晚,作为外卖行业“领头羊”的美团迅速回应,公布自2024年12月27日提出的“取消骑手超时扣款”政策最新进展,通过骑手与专家视角探讨“正向激励优于惩罚”等行业议题,打响反击第一枪。

仅8天后,即2月19日,双方保障骑手权益的政策相继落地。京东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将逐步为其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成为行业内首个为快递小哥与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平台。美团则表示,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双方在外卖业务根基上展开资源争夺战。

在即时零售和电商促销赛道,双方竞争也更趋白热化。

4月15日,美团将内部业务“美团闪购”升级为独立品牌,定位“24小时陪伴消费者的新一代购物平台”,要为全国10亿消费者创造“30分钟万物到家”的生活。实际上,美团闪购诞生于2018年,此前一直作为美团内部业务。之所以选择在此时成为独立品牌,美团副总裁、闪购事业部负责人肖昆表示,当前,美团非餐饮品类即时零售日单量已突破1800万单,为顺应消费者在生鲜食品、酒水饮料、日用百货、3C家电等商品上持续升温的即时需求,正式将美团闪购作为即时零售品牌推出。仅两个多小时后,京东火速上线“自营秒送”业务,宣称平均送达时间快于30分钟,还计划扩招不低于5万名全职外卖员,全额承担五险一金费用。

火药味持续升级。4月21日,京东指责竞对平台玩“二选一”限制骑手接单。虽未点名,但业界普遍指向曾因垄断行为被罚的美团。美团则连发声辟谣。随着5月28日美团闪购首次参战“618”,6月18日京东进军酒旅行业,从外卖烧至即时零、电商促销、酒旅等多个领域,一场全方位的商业拉锯战正在上演。

李成东指出,京东入局外卖无疑会对外卖市场格局带来影响,尤其是对饿了么会造成威胁,因为京东要想上位,离得最近的就是饿了么。但京东做外卖实际上直面更是美团的竞争,因为美团这几年在即时零售的快速发展,让京东电商原本引以为傲的即时配送能力感到了压力。相比之下,阿里这一轮的动作更像是跟随战术。

超级APP将成趋势

提文:从单一业务比拼到全场景生态争夺,互联网行业正迎来“超级APP”主导的变革浪潮。

随着互联网2.0时代用户生成内容模式兴起,社交化、平台化趋势推动大厂从垂直赛道延伸至电商、本地生活、外卖、即时零售等多元领域。

回溯行业发展历程,1998年与1999年。京东和阿里分别以3C线下柜台和B2B电商模式切入市场。此后二十余年,阿里相继推出淘宝、天猫,奠定电商巨头地位。京东则在其后加速线上化,逐步实现全品类覆盖。

2006年,阿里注资口碑网进军本地生活,却因团购浪潮冲击未能成功。2010年,国内团购市场爆发“千团大战”,美团在2012年脱颖而出,同年饿了么APP上线。2013年,美团外卖业务上线。2014年,百度外卖上线。外卖市场形成“三国杀”局面。

2015年,随着O2O(线上到线下)模式崛起加速业态融合。美团大众点评网合并。阿里启口碑网;2017年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外卖市场进入美团、饿了么“双寡头”竞争局面,但市场份额逐渐从五五开演变成“三七开”,形成美团一家独大局面。

近年来,即时零售成为新竞争焦点。2018年,美团上线美团闪购业务;2021年,阿里和高德、本地生活与飞猪成立生活服务板块。抖音、微信、拼多多也纷纷试水本地生活,但均未撼动即有市场格局。反倒是今年京东进入外卖市场又挑起新一波——京东、美团、阿里新版“三国杀”局面。

庄帅认为,如今,连接线下与线上、商品零售与服务零售的大消费超级APP的时代真正来临,消费者可以在一个APP上实现商品购物、点外卖、买电影票订酒店等一切本地生活服务,不再需要频繁切换多个APP。目前来看,淘宝、京东和美团三大消费超级APP已初现端倪,同时也将会长期共存并进行差异化竞争。

一直以来,美团、京东、淘宝走的是超级APP路线,此次阿里将成名已久的饿了么和飞猪整合进电商板块,是否会让淘宝比美团和京东更容易成为更加超级APP?

李成东表示,把外卖、出行流量都整合到淘宝,可以强化淘宝的地位。但总体来讲,当互联网进入存量市场,超级APP想进一步做大也很难。大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总要找点差异化竞争,因此多业态发展是趋势,问题是开拓新业务离不开补贴大战,但这个方式已经被验证过不会是一个持久性的方式,最终还会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做取舍。

艾媒咨询CEO张毅对中国工业报表示,阿里过去把多项业务都形成独立的主体,寄望能各个击破,形成多个“淘宝”。但事与愿违,正是由于阿里一直采用撒胡椒面式的多业务独立发展模式,不仅资金过于分散,有些团队也没匹配好,反而让其他互联网企业做了起来,所以,阿里这次的整合更是像吸取过去的教训,将较为分散的业务聚在一起。也许接下来,阿里还会有整合动作。但能否将淘宝打造成超级APP,又或者在淘宝之外再打造出一个超级APP还需市场检验。

作者:吴辰光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