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引领 民政赋能,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原创 发表时间:2025-07-01 16:59
分享到:

在重庆市巫溪县宁厂镇兴隆村的土地上,一场关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正精彩上演。重庆市民政局派驻的第一书记带领驻村工作队,以党建为旗,以使命为帆,以实干为桨,穿梭于田间地头、奔走在农户家中、用心,用24件实事勾勒出兴隆村发展的崭新画卷,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书写着温暖而有力量的帮扶故事。

规划先行,锚定振兴航向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驻村工作队深知,清晰的发展蓝图是兴隆村前行的“灯塔”。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成为工作队进驻后的首要任务。邀请高校老师、历经多方调研、共同反复研讨,最终提出兴隆村将打造“一村两地”的发展定位,即“乡村旅游示范村、大宁河流域服务地、三产融合发展标杆地”。这一规划,如同为兴隆村绘制了成长“路线图”,让产业布局、项目推进有了清晰指引,为后续发展筑牢顶层设计根基,引领全村朝着目标稳步迈进。

民生为本,筑牢群众根基

弱有所扶,守护安康晚年。三峡库区大山里的冬日时分,阳光透过供养中心的窗户,洒在老人笑盈盈的脸上。建成镇弱能失能集中供养中心,是工作队心系民生的生动体现。供养中心占地约1810平方米,设置150张床位,标准化食堂、康复室、活动场所一应俱全。2023年8月建成后,首批68名特困、失能老人入住,这里便成为他们的温暖港湾。从规划选址到设施建设,从资金筹集到运营管理,民政力量在党建引领下全程参与,让弱能失能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诠释着民政为民的温度。驻村工作队还积极链接社工力量,在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之际,依托彩虹社工,开展邻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活动,既为老人提供义剪、义诊等志愿服务,同时组织一系列趣味活动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幸福感。

图为为老人举办重阳节活动。

学有所助,点亮求知灯塔。“知识改变命运”,工作队链接基金会、爱心人士,累计资助本村困境学生上学5.5万元,为孩子购置用品、辅导资料,补贴生活费用,让他们能安心坐在课堂;资助其他村社9名困境学生上学,接力传递希望。今年的高考成绩刚出炉,受资助的白马中学谭同学就将成绩告诉了工作队的第一书记。“董阿姨,成绩出来了,我考了522分。”小谭同学淡淡地说。“哇,祝贺你!你的不懈努力,获得了重要的回报。超过了重本线24分呢。填报志愿有疑惑吗?”工作队马上邀请高校有经验的老师为孩子开展高考志愿填报辅导,帮助这个勤奋的孩子走出大山。

图为为儿童争取防寒服公益捐赠。

困有所扶,传递即时温暖。生活难免有意外,民政担当化作“及时雨”。面对大病户、临时困难农户,工作队在用好助农政策的基础上,联动各级民政部门和公益力量,快速响应,精准帮扶。资助3.1万元帮扶2户大病村民,缓解疾病带来的经济压力;资助4万元临时帮扶8户困难农户,助力应对自然灾害、突发生活难题。每一次帮扶,都是党建引领下民政为民的生动实践。资金背后,是党委政府对村民的牵挂、是福彩公益金扶贫济困的体现,让兴隆村乡亲们深知,在困境面前,有党的关怀、民政的守护,增强了村民对乡村振兴的信心与底气。

民政赋能,夯实发展支撑

图为为儿童开展暑期公益托管服务。

童趣添彩,筑造欢乐天地。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乡村的未来。工作队关注儿童福利,协同福彩中心投入22万元完善双溪小学操场功能,建成儿童多功能游乐设施,校园、幼儿园成为孩子们的欢乐天地。驻村工作队以党建为引领,联动民政资源,为乡村儿童打造专属乐园,让童趣点亮乡村,既解决了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也为乡村振兴厚植未来根基,彰显民政对“一老一小”的关爱。

点亮乡村,照亮幸福之路。乡村夜晚的亮化工程,是民政赋能基建、提升村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2021年8月起,驻村工作队协同市福彩中心、村支两委,分阶段推进太阳能路灯、靠背灯安装。累计投入49万元,完成240盏太阳能路灯、100盏靠背灯安装。暮色中,亮起的路灯如同点点星光,照亮村民夜间劳作的空间,既是村民亮堂的出行路,更是照亮乡村振兴的希望路。亮化工程吸引全国福彩“亮点乡村”公益项目宣传组来村拍摄视频。党建引领下,民政力量聚焦民生细微处,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温度”。

保障民生,筑牢安全底线。水池加盖、水管购置、防火保暖物资配备,桩桩件件关乎村民生活安全,是民政办实事的“里子”工程。投入5万元为4口水池加盖,保障饮水安全;花费1.1万元购置4860米水管,畅通用水“毛细血管”;投入3.5万元购置77个烤火炉、90个电热毯;用2.5万元争取500件捐赠衣物。民政部门联动工作队,从群众生活实际需求出发,以党建为引领,筑牢乡村安全底线,让村民生活更安心。

产业破局,民政助力促增收

特色种植,开拓致富新途。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驻村工作队协同村支两委,积极探索特色养殖、种植,助力增收之路。累计投入资金18万元,助力中华田园蜂养殖、八角种植、前胡中药材种植及核桃、李子等作物种植。从邀请农技专家指导到作物收成销售,从幼苗选种到养护管理,在党建引领下,驻村工作队整合民政力量为乡村产业结构调整探路,让经济作物扎根乡土,让蜂蜜创收,也让村民看到特色种植的致富潜力,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消费帮扶,打通产销桥梁。消费帮扶是民政助力产业增收的重要抓手。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以来,民政部门联动各方力量,依托832平台等渠道,推动农产品“走出去”,今年新探索第一书记带货抖音电商直播模式,开设“乡村振兴”专场,累计销售猪肉、牛肉、蜂蜜等农副产品32万多元,助力村集体增收2.3万元,为农户增收20余万元。工作队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对接市场、搭建平台,民政力量凝聚社会资源,帮村民把“土货”变“金货”,让产业增收落到实处,鼓起村民“钱袋子”,为乡村振兴注入经济活力。

治理增效,民政为民优服务

图为兴隆村第一书记定期走访村民。

社工助力,构建服务网络。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民政部门推动社工项目落地,构建多元服务体系。累计投入88万元,协调安排“三区”计划项目、社工“三级服务体系”等10个社工项目在兴隆村落地实施。这些项目覆盖农村留守和困境儿童关爱、东西部协作等领域。在党建引领下,民政力量激活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第一书记与社工入户走访、为农村“一老一小”开展专业服务,让为民服务的内容更精准、更贴心,大大提升了村民幸福感与获得感。

办公升级,提升服务效能。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改善村级办公条件,是民政协同工作队提升基层服务效能的重要举措。民政部门支持下,工作队协调各级资金249万元,新建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村民活动广场,配备功能齐全的老人活动室、儿童游乐区、农家书屋、家电修理室、公益理发屋等,村级服务中心面貌焕然一新。每天傍晚在村民活动广场跳健身舞成为村民们新的重要安排,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文娱生活。党建引领下,民政力量赋能基层党组织,让村干部服务村民更有干劲,让村办公室成为村民说事、办事、有耍事的温暖“港湾”,夯实乡村治理服务根基。

图为资助改建兴隆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文化健身广场。

资金统筹,促进乡村发展。在帮扶资金管理上,民政部门协同工作队,秉持“精准、高效、规范”原则,让资金成为乡村发展“血液”。40万元社工项目资金优化“关爱一老一小”服务;32万元消费帮扶资金精准用于产业增收;3万元留存帮扶资金建立专项基金;预留2万元用于临时帮扶纾困解难,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成功过关纪检部门的“乡村振兴”“三资管理”检查。党建引领下,民政力量精细统筹资金,保障乡村发展续航,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能,滋养兴隆村振兴沃土。

党建民政协同,绘就振兴画卷

重庆市民政局派驻兴隆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的实践,是党建引领、民政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从规划引领到民生保障,从基建提质到产业破局,从治理增效到资金统筹,党建与民政深度融合,为兴隆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兴隆村被评重庆市首批“链接村居”示范点,兴隆村农家书屋被评为“最美农家书屋”,驻村第一书记董国仙被评为“乡村阅读榜样”……这些荣誉都是上级部门和村民群众对驻村工作队的肯定和鼓励。

如今,兴隆村产业更兴旺、乡村更美丽、村民更幸福,这份成果是党建引领的方向指引,是民政办实事的担当作为。在未来,党建与民政将继续协同发力,让兴隆村的振兴之路越走越宽,为巫溪县乃至全国乡村振兴事业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兴隆经验”,书写更多温暖且有力量的乡村振兴故事。(董国仙)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