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律控产效果显现 钢铁行业前5个月实现利润总额316.9亿

©原创 作者: 孟凡君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5-07-01 09:44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沉寂许久的钢铁行业,似乎终于松了一口气。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5月,我国钢铁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16.9亿元,不仅成功扭转年初的亏损局面,更一举超越2024年全年291.9亿元的盈利水平,标志着钢铁行业正式步入复苏通道。

1-5月,我国钢铁行业316.9亿元的利润总额犹如一针“强心剂”,为市场注入强劲信心。今日钢铁分析认为,我国钢铁行业1-5月的“成绩单”令人鼓舞,然而要看到盈利修复背后的隐忧,下半年钢价走势出现区间震荡、波段运行的可能性更大,持续大幅上涨或下跌的动力均显不足。

下半年,钢价运行和行业利润水平将取决于“需求韧性”与“供给自律”之间的博弈。同时,政策面的精准调控(如粗钢产量调控政策)也将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因此,钢铁行业在享受短暂喘息的同时更需保持清醒,强化自律,以应对市场潜在的变数和挑战。

产量减量是钢铁行业效益的保证

钢铁行业作为重资产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等结构性问题,呈现出高供应、高出口、高成本、低价格、低效益和低需求的“三高三低”局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认为,2025年1-5月份,我国钢铁行业运行平稳,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得益于行业自律控产意识、能力明显提升。“在行业盈利的情况下,全行业产量实现了1.7%减量,这是1-5月钢铁行业效益的保证。”姜维说。

实际上,我国钢铁行业减量发展、存量优化的特征愈发明显。1-5月份,全国粗钢产量4.32亿吨,同比下降1.7%,折合国内粗钢表观消费3.8亿吨,同比下降4%。同时,钢铁企业自律控产较好,保证了企业库存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兰格钢铁网研究中心副主任葛昕表示,从全国粗钢产量及吨钢利润的数据来看,2025年5月国内钢铁生产企业处于“控产扩利”的局面,吨钢盈利73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102元。

从各品种细分产量数据来看,2025年5月,钢材细分品类产量呈现同比环比均分化的特征,其中建筑钢材和管材类品种产量同比均下降,而板材品种产量则同比分化。从主要下游产品产量数据来看,2025年5月,钢铁产品结构调整仍然持续,同比环比均明显分化,但制造业用钢需求依然好于建筑用钢需求,其中集装箱、装备制造、工程机械、汽车、船舶和家电等制造业用钢需求依然较强。

我国钢铁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消费需求总体下降。葛昕分析,在钢铁行业供大于求的背景下,“自主控产”将成为钢厂的常态化手段,但终端需求端的“长弱板强”操控着钢厂铁水的流向。目前,钢厂正加快从“规模效益”转向“品种效益”进程,从而使得钢厂盈利能力不断增强。“5月份,由于受到中美关税战的‘暂缓’、降息降准的落地以及需求旺淡季转换等因素影响,我国国内钢铁市场呈现震荡下滑行情,但由于原料成本持续下降,使得钢铁行业盈利空间继续扩大。”葛昕说。

钢铁行业展现出了超预期的恢复韧性

2025年1-5月,我国钢铁行业316.9亿元盈利,不仅意味着行业彻底摆脱颓势,更创下近两年来的最佳表现。回顾2025年年初以来,我国钢铁行业盈利轨迹走出了一条清晰的复苏曲线:1-2月:钢铁行业整体陷入亏损,利润总额为-15.5亿元,开年压力巨大。1-3月:钢铁行业成功扭亏为盈,利润跃升至75.1亿元,“金三”效应初显。1-4月:钢铁行业盈利持续扩大,达到169.2亿元,“银四”效应显现。1-5月:钢铁行业利润突破300亿大关,定格在316.9亿元,实现了对2024年上半年盈利总额的反超。

1-5月,我国钢铁行业利润总额清晰地勾勒出行业盈利从“深谷”向“缓坡”艰难攀升的过程,展现出了超预期的恢复韧性。一是需求端:“稳增长”托底效应显现。2025年开年以来,特别国债项目、重大基建工程实物工作量的加速形成,叠加制造业温和复苏,为钢材需求提供托底支撑。虽然房地产新开工依旧低迷,但“保交楼”的持续推进以及存量项目的施工,仍贡献了部分建筑钢材需求。5月份,中国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进一步提振了市场信心。

二是成本端:原材料价格回落,压力缓解。铁矿石、焦煤焦炭等主要原料价格相较去年高位出现明显回落。其中,焦煤价格已达到近8年来新低,铁矿石供应相对宽松、价格震荡下行,均有效降低了钢厂的生产成本,为钢厂盈利腾出了空间。

三是供给端:自律控产初见成效。面对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和持续亏损的压力,钢铁行业自律控产力度加大。2025年以来,我国粗钢产量同比呈现一定控制态势,供需矛盾有所缓和,库存压力得到阶段性缓解,对钢价形成一定支撑,也改善了行业整体经营环境。

综合来看,我国钢铁行业盈利状况确实走出了“低谷”,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葛昕表示,目前来看,我国国内钢材市场已经进入了传统的需求淡季,各地受到高温强降雨的影响较大,室外施工进度也受到明显制约。与此同时,我国制造行业进入了高温多雨下的“平稳期”,终端需求的下降逐渐使得上游钢厂进入了“高位控产”阶段。

钢铁企业亟须做好自律控产降库存

进入6月以来,我国钢铁市场进入传统淡季,供需动态平衡压力明显加大,企业库存在产量下降的情况下有所增长。6月中旬,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1621万吨,环比上一旬增加42万吨,增长2.7%。而5月上旬,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1606万吨,环比上一旬增加77万吨,增长5.0%。姜维认为,2025年5月中旬、6月中旬库存已超过或者接近2021年、2023年、2024年的水平,库存、产量比例已处于较高水平,导致6月以来钢价持续承压,钢铁企业亟须坚持按照“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做好自律控产降库存。

下半年,钢价走势支撑因素:一是消息端:财政政策靠前发力(如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落地使用)、货币政策协同配合,将继续为基建投资提供动能。二是需求端:产业升级、设备更新等政策有望继续支撑制造业用钢需求,尤其是高端板材、优特钢等品种。三是成本端:随着焦炭第四轮降价全面落地,钢企盈利空间拓展至年内高点。虽然矿价难有大幅上涨基础,但大幅深跌的可能性也较低;焦煤价格受安监等因素影响,波动性可能加大,预计仍对钢价形成一定支撑。四是供应端:“平控”政策预期仍可期待,若政策落地执行严格将有效抑制供给释放,成为稳定市场的重要变量。

下半年,钢价走势压制风险:一是需求端:房地产投资和新开工面积仍在深度调整中,对建筑钢材需求严重拖累,制约钢价上行空间。目前来看,房地产市场的实质性回暖尚需时间,更需要政策的合力作用。二是供应端:目前吨钢盈利达到年内新高113元/吨,钢厂盈利率保持在59%左右。随着钢铁行业利润持续改善,钢厂复产、提产的积极性将快速提升,供给量或弹性释放,但供应增量将快于需求的恢复速度,重新压制钢价和利润空间,或将出现市场上最担忧的“囚徒困境”。三是消息端: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地缘政治冲突演变、贸易摩擦等外部因素,都可能对钢价产生影响,需要密切关注。


作者:孟凡君

编辑:龚忻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