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乡村振兴画卷上,国家税务总局河北省尚义县税务局驻村工作队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在尚义县这片热土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帮扶赞歌。他们以"驻村帮扶施良策,走访慰问递温情"为工作主线,将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施策谋发展,产业振兴谱新篇
深入调研绘蓝图。工作队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工作理念,采取"五必访"工作法:困难家庭必访、产业大户必访、老党员必访、村民代表必访、特殊群体必访。通过三个月的深入调研,走访农户282户,组织召开村民座谈会26次,精准绘制了"村情五图":产业分布图、基础设施图、人口结构图、资源禀赋图、问题需求图。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乡村振兴三年发展规划》,确立了"特色种植为主导、庭院经济为补充、电商销售为突破"的发展路径。
产业帮扶结硕果,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工作队创新推行"专家+合作社+农户"模式,邀请市农业农村局专家12人次开展技术指导,引进抗旱作物新品种2个。在青杨沟村建设的50亩藜麦种植示范基地,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应用,亩产提高30%,带动23户农户年均增收8000元。在发展的200亩优质杂交谷子种植项目,采取"订单农业"模式,与收购商签订保底收购协议,解决销售难题。
电商赋能打开销路。工作队打造"尚义优品"电商平台,举办"新农人"培训3期,培育本土主播6名。通过"直播带货+社区团购"双轮驱动,帮助销售杂粮、土鸡蛋等农特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2.3万元。村民刘瑞德的莜麦面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北上广,月增收达3000元。
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争取各类资金3.8万元,实施"惠民五小工程":修建田间路3.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2盏,改造饮水管网8公里,建设文化广场1处,配套健身器材15套。特别是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雨天出行难问题,硬化巷道600米,实现"水泥路面户户通"。
用心用情办实事,温情帮扶暖民心
动态监测防返贫。建立"1+3+N"防返贫监测机制:1个大数据平台动态监测,3级网格员定期走访,N项帮扶措施精准施策。重点对42户脱贫户实行"点对点”管理,落实教育帮扶26人次,医疗救助8人次,公益性岗位安置36人。村民郝振兵因大病住院,工作队第一时间协助办理医疗救助,自付费用降至5%以内。
暖心服务解民忧,开展暖心工程:
每月一次义务理发,服务群众累计600余人次;
每学期一次助学活动,资助学生45名;
每年一次春节慰问,覆盖困难群众80户;
建立一支13人的志愿服务队,开展帮耕帮收等服务。
特别感人的是,村民郝高吉被自家牛顶伤眼睛后,工作队连夜协调市级医院开通绿色通道,保住了他的视力。康复后,郝大哥主动加入村志愿服务队,用行动回报社会。
文化浸润育新风,做好"传统文化传播":
农家书屋升级为"税务文化书屋",藏书达5000册
绘制60米长的"乡村振兴文化墙"
举办"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培育文明乡风。
党建引领聚合力,固本强基筑堡垒
建强基层组织。实施"头雁培育"工程,发展年轻党员3名,培养后备干部5名。创新"主题党日+"模式,开展"炕头党课"12次。建立党员积分制管理,设置党员示范岗8个,划分党员责任区4个。
创新治理模式。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村民说事"制度,每月5日固定为"民主议事日",累计解决矛盾纠纷43件。开发"智慧乡村"小程序,实现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
结对共建促提升。与县税务局机关党支部开展"五联共建":组织生活联过、党员队伍联建、惠民实事联办、困难群众联帮、乡村振兴联推。争取帮扶资金65万元,实施帮扶项目6个。
砥砺奋进再出发,乡村振兴启新程
经过两年帮扶,村集体经济从3.8万元增长到28.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贫困发生率保持为零。昔日的落后村蜕变为"县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先后获得"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表示:"我们将继续做好'五大员':政策宣传员、发展指导员、民生服务员、矛盾调解员、党建辅导员。重点在产业链延伸、数字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让乡村振兴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重在实干。尚义县税务局驻村工作队用真情浇灌希望,用实干诠释担当,在广袤田野上书写着新时代的"山乡巨变"。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里装着群众,脚下沾满泥土,就一定能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绽放精彩人生!(孙辉文/图)
请输入验证码